第8章

顺安三十年十月初五,大吉,宜成婚,出行,乔迁,动土,祈福,祭祀。

天际尚未有一丝光亮,宋知意就被喊了起来,赵嬷嬷笑的温柔但坚定:“太子妃,该梳妆准备了。”

她是十天前过来的,特意来给宋知意做婚前培训,皇家规矩多,如何行礼,如何说话,都得熟记在心。

为了给这些人腾出地方,哥哥嫂嫂们带着孩子暂时搬去了村里其他人家住。

当然,嫂嫂们并不觉得恼,实在是赵嬷嬷送给她们的那匹妆花缎太过耀眼。

宋知意打了个哈欠,在宫女们的伺候下坐到了梳妆台前,镜子里的小姑娘尚还有些稚气,却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

在换上嫁衣前,还要去祠堂告祖,她到的时候,祠堂里外灯火通明,宋家族人除了奶娃娃,其余人皆等候在此。

“顺安三十年十月初五,宋氏第十三代子嗣宋满仓之六女宋知意,谨具香烛、酒醴,拜告于先祖之灵前:

今蒙先祖庇佑,得觅良婿,品貌端方,恪守礼义。今日吉时,小女将辞亲别族,往归裴氏,行婚配之礼。

小女自幼蒙家族养育,承先祖德泽,今虽出嫁,不敢忘祖训:为人妇者,当孝顺公婆,敬爱夫婿、勤俭持家,以续两家之好,不负先祖所期。

伏惟先祖鉴察,庇佑小女嫁后顺遂,夫妻相得,亦佑我宋氏宗族,人丁兴旺,世代安康。

谨告。尚飨!”(以上内容自网上查询所得)

宋知意看着祠堂里的一排祖宗牌位,这是宋家当年逃荒,即使饿的没力气,也都舍不得丢弃的东西,而在牌位之前,比往日又多了一道圣旨。

另一边,皇宫一夜灯火通明,东宫里,一连串的宫人皆有序进出,除了细微衣物摩擦声,不见一丝噪音。

屋内,宣帝和皇后都有些愁眉苦脸,看着端坐榻上的裴景川,不死心的又问了一句:“皇儿,你当真要去亲迎?”

裴景川点头,他的长发被束起,头戴九旒冕冠,更显出他眉目清冷矜贵,藏蓝色的圆领广袖长袍,金龙环绕其上,有昂扬之势,栩栩如生,黑色金镶玉的玉革带扣在腰间,坠着手掌心大小的双龙玉佩。

“儿臣的婚礼,自然是儿臣去迎。”

新郎亲迎是应该的,宣帝也不是瞧不上宋家,只是......

“你这身体......”

皇后却拦住了宣帝的话,笑道:“皇上,妾身倒瞧着皇儿最近精神不错,他若要去迎,那便去吧。”

宣帝一听,连皇后都倒戈了,那还有什么话说,挥袖道:“成,那你去吧,不过就算要去,也得把张太医带着,这事儿没的商量。”

“儿臣遵旨。”裴景川唇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皇上,皇后娘娘,殿下,吉时已到,该出宫了。”

--------

宋家,王桂花一夜未睡,看着女儿告祖归来,散了头发,重新上妆,赵嬷嬷将喜梳递到她面前时,她还尚有些回不过神。

“恭请老夫人为太子妃梳头。”

按照先前赵嬷嬷教的,王桂花赶紧拿起梳子,就听赵嬷嬷扬声道:“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绾结同心佩,三梳梳到尾,此生共富贵,四梳梳到尾,白首永相随。”

话落,母女俩从镜子里互相看着彼此,王桂花忽地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宋知意抬手,示意为她盘发的宫人停下动作,转过身来,替王桂花拭去了眼泪,笑道:“娘,我出嫁之后,家里的房间可得给我留着,日后我还要回来住的。”

赵嬷嬷跟着劝道:“是啊,老夫人日后若想念太子妃,也可递牌子进宫小住两日,方便的很。”

王桂花“诶”了一声,把脸上的泪抹了,有些不好意思:“这大喜的日子,娘丢脸了。”

“嫁女儿都是这样的。”赵嬷嬷浅笑:“当年皇后娘娘出嫁时,老国公都偷偷跟着抹泪,一手养大的千金,这会儿许了人家,心中伤怀是难免的。”

王桂花笑了,想起昨天晚上宋满仓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被吵的头疼,刚想一脚把他踹下床,就听背对着她的,某个虎背熊腰的老头在呲鼻涕。

“太子妃,时辰不早了,该戴凤冠了。”

随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外头顿时热闹起来,宋知意坐在床上,听到外面侄子侄女们喊着:“新郎官来喽!新郎官来喽!”

“来了来了!”二嫂一脸激动,进门就喊:“哎呦,大嫂,咱家姑爷长的可俊,跟天上的神仙似的!你快出去瞧瞧去!”

话音刚落,她就瞧见了站在小姑子身边的赵嬷嬷,想起自家的姑爷乃是尊贵的太子爷,顿时嘿嘿一笑,不敢再多话。

到底是太子殿下,拦门的乡亲们也只敢做做样子,待听到太监一声“吉时已到,请太子妃上轿”的嗓音传来,一直淡定的宋知意心里也不由泛起波澜。

盲婚哑嫁,也不知这位太子殿下好不好相处。

大红的扇子挡在眼前,衬的宋知意满面红光,大哥宋宝福率先进来,在床前蹲下,拍了拍自己宽厚的背脊,闷声道:“小妹,大哥背你出门。”

从屋里到院门口,不过短短几步路,五个哥哥却轮流背了一遍,直到宋宝财将她送上喜轿,帘子落下那一刻,宋知意手上的扇子歪了歪,果然就见爹娘眼巴巴的站在门口,嘴角带笑,眼里却蓄了泪。

帘子隔绝了外面所有的视线,她低头垂眸,一滴水珠忽地落到了霞帔之上,洇出一团深色印记。

喜乐起,轿夫一起使力,八抬大轿只轻轻晃动了两下,便被抬了起来。

宋家五兄弟翻身上马,利索的动作引的跟着太子一起来结亲的贵族子弟们纷纷侧目。

两岁的宋长乐今天打扮的像个福娃娃,额头上还被自家娘点了个胭脂痣,她喜欢热闹,一直跟着乐乐呵呵的笑,然而在看到宋知意上了轿,她忽然伸手,哇哇大哭:

“嘟嘟!嘟嘟!”

一旁二嫂家的宋长松比宋长乐还要小两个月,小胖手塞在嘴巴里,正好奇地盯着高头大马上的裴景川看,听见姐姐的哭声,他眉毛一红,也跟着哭了起来。

“别哭,姑姑大喜的日子,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