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从这个雨夜开始,被强行拐了一个弯,冲向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向。
第三章:鱼饵与钩:第一次拒绝的艺术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几乎是脱胎换骨。
在陆泽远的监督下,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改造外形。他带我去了他常去的私人造型室,发型师根据我的脸型设计了一款利落清爽的发型,瞬间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学生气的沉闷。接着是穿搭,陆泽远扔掉了我衣柜里所有的格子衬衫和运动服,为我挑选了几套质感上乘、剪裁合身的休闲装。
“记住,女人是视觉动物。你首先要让自己的外表,配得上你的野心。”陆泽远靠在服装店的沙发上,漫不经心地说着。
我看着镜子里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也可以看起来这么……有吸引力。
除了外形,更重要的是心态的重建。陆泽远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在社交中建立框架,如何通过言语和行为暗示自身价值,如何掌控聊天的节奏。
“核心就一点:让她觉得你不可控。一个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你对他有多好,而是你的不确定性。”
我把他的话奉为圭臬,开始了我计划的第一步:冷处理。
整整三天,我没有主动给舒云帆发一条信息,打一个电话。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我以前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跟她汇报我的行踪。
果然,第四天下午,她的微信来了。
“姜默,在吗?我电脑好像又出问题了,你晚上有空帮我看看吗?”
还是那种理所当然的语气。
我的心跳瞬间加速,两年来的惯性让我差点就打出“有空,随时到”这几个字。但陆泽远的脸瞬间浮现在我脑海里。
我深吸一口气,把手机丢在一边,继续看我的书。过了足足半个小时,我才慢悠悠地拿起手机,回了六个字:
“今晚有事,抱歉。”
发完之后,我立刻开启了飞行模式。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去看她的回复,怕自己会心软。那一晚,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戒断反应”,一半是害怕就此失去联系的恐惧,一半是打破枷锁的快感。
第二天早上,我才打开手机。微信里,是她十分钟后发来的一个问号,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我心中一阵狂喜。她疑惑了,这就对了!
计划的第二步,是展示一个全新的“我”——一个脱离了她的世界,依然活得精彩的我。
我开始更新朋友圈。不再是那些转发的无聊文章,或是暗示自己心情的矫情句子。
第一条,我发了一张在攀岩馆的照片。照片里,我穿着专业的装备,悬在半空,手臂上贲张的肌肉线条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配文是:“突破舒适区的第一天,感觉不错。”
第二条,是在一家很有格调的爵士乐酒吧,我面前放着一杯威士忌,背景是正在演奏的乐队。配文:“音乐是孤独时最好的解药。”
第三条,是一套我新买的专业书籍,关于人工智能和算法,旁边还有一杯手冲咖啡。配文:“持续充电。”
所有的照片,都拍得很有质感,构图和色调都经过了陆泽远的指点。我没有屏蔽任何人,包括舒云帆。
就像一枚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我的朋友圈很快就有了反应。很多平时不怎么联系的同学都纷纷点赞评论,惊讶于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