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日复一日
林序的指尖划过控制屏,一行状态码由红转绿。【编号734:悲伤(中度)】已确认收容。
他面前的工作台上,一个巴掌大小的透明立方体容器内,如同被滴入清水的墨汁,一缕缕灰蓝色的雾气正缓缓旋转、沉淀,最终凝结成一块黯淡的、仿佛磨砂玻璃般的固体。这就是被具象化、剥离了记忆的“悲伤”,安静,无害,像一件失败的现代艺术品。
这是今天上午的第七份“货物”。
收容间里恒温恒湿,空气带着一股臭氧和消毒液混合的冰冷气味。柔和的白光从天花板均匀洒下,照着一排排同样规格的空置槽位,只有少数几个亮着灯,显示着内部封存的情绪颜色——愤怒的暗红、焦虑的土黄、还有这种最常见的灰蓝。这里安静得只能听见仪器低沉的嗡鸣,以及自己平稳的心跳。
林序喜欢这种秩序感。精确,可控,没有意外。每一个步骤都有厚厚的操作手册作为依据,每一种情绪都有对应的处理预案。他如同一个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完美地嵌入“心域科技”情绪收容所这个庞大的系统里,分毫不差。
“序哥,效率还是这么高啊。”隔壁工作间的同事隔着透明的隔音板,朝他比了个口型。
林序只是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他不太参与同事间的闲聊,无论是抱怨某个客户的情绪杂质太多难以提纯,还是八卦今天食堂的菜品。在他看来,过多的社交本身也是一种需要消耗额外精力去处理的“情绪杂波”。
他低头看向下一个任务的电子传票。 【客户匿名委托:提取并收容“近期对职业发展的强烈焦虑情绪”。备注:要求深度清理,相关记忆模糊化程度调至最高档。】
很常见的需求。在这个追求极致效率的时代,负面情绪被视为阻碍生产力的“bug”,人们像定期清理电脑缓存一样,来收容所清理自己的情感垃圾。付出一笔费用,换取内心的“平静”——或者说,一片经过精心修剪的情感荒漠。
林序熟练地启动设备,示意隔间外等候的客户躺进连接着无数传感线的提取椅。整个过程无需太多交流,客户紧闭双眼,眉头因回忆而紧锁。林序则冷静地监控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脑波频率、激素水平、情绪能量峰值……当代表“焦虑”的黄色指标达到临界点时,他按下了提取键。
一道柔和的黄色光流从客户太阳穴的传感器引出,注入工作台上一个新的空容器中。与此同时,客户紧绷的身体逐渐松弛下来,脸上的皱纹仿佛也被熨平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茫的平静。他可能会记得自己最近工作不顺,但那种催心挠肝的焦灼感,以及无数个失眠夜的辗转反侧,都将被封存在这个小小的立方体里,与他再无瓜葛。
林序看着容器中逐渐凝聚的、浑浊的土黄色晶体,内心毫无波澜。他只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三年前,他也曾躺在那张椅子上,亲手将一段名为“求婚失败”的、混合着巨大悲伤、羞耻和绝望的漆黑情绪,交给了当时的收容专员。自那以后,他再想起那个场景,就像在看一部与自己无关的无声电影。事实清晰,情感阙如。
这很好,他需要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