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钛!
我猛地抬头,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教室后排角落。
一个高大的男生迷迷糊糊地从桌子上抬起头,揉了揉眼睛,嘟囔了一句:“知道了,老师……”
他皮肤黝黑,寸头,高鼻梁,单眼皮,因为刚睡醒而显得有些懵懂,但那股子阳光和……嗯,傻气,扑面而来。
是他!年轻时的爸爸!王星钛!
他就坐在离我不到五米远的地方!
我的心跳再次失控。历史的车轮,果然还是按照它既定的轨道,轰隆隆地碾过来了。
而我现在,正坐在我妈旁边,和我爸成了同学。
这开局,真是刺激得让人血压飙升。
3 高三战歌:画室、球场与无声的攻防
穿越的震惊过后,我,王时微,不得不接受现实:我直接跳进了高考的火坑!坐在2002年的高三教室里,听着天书般的数学和古文,我内心是崩溃的。好在,我有个“外挂”——我妈徐孜,就近在咫尺。
(一)学霸妈妈的补习与我的“优势”
徐孜很快发现我这个“复读生”基础堪忧。出于责任感和莫名的亲切感,她主动担起了我的补课重任。她讲题思路清晰,耐心极好。我一边拼命吸收“古老”知识,一边暗自佩服:老妈果然是学霸!高三那种全员紧绷、为目标拼尽全力的氛围,确实纯粹得让人动容。
我也并非全无优势。我来自2025年的文科底子和阅读量,尤其是语文作文的视角和英语语感,放在2002年堪称降维打击,几次范文朗读后,我成了同学眼中的“才女”。美术课上,我更是一枝独秀,扎实的功底和未来的审美让老师都侧目,徐孜看我的眼神也多了真正的欣赏。
我们结成了“学习同盟”。放学后的画室是我们的据点。她帮我梳理文化课,我则分享前卫的绘画理念。夕阳洒在画架上,空气里是炭笔灰和梦想的味道。我真切感受到了妈妈口中那种“累但充实得发光”的青春。
(二)王星钛的“顿悟”与我的“拦截”
王星钛的存在,是我安心学习里的一级警报。他看徐孜的眼神,欣赏和好感日渐明显。他接近的方式笨拙直接:满头大汗地问一道他根本不懂的数学题,或者塞过来一颗攥皱的橘子糖。
每次他靠近,我的“防御系统”自动启动。
“徐孜,这道题老师刚强调过,我们再看看?”
“呀!你的画具盒没盖紧!”
我会立刻找借口隔开他们。徐孜心思多在学习上,对我的“打岔”并不疑心。
转折点在全市模考后。王星钛成绩依旧惨淡,徐孜则稳居前列。那天,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篮球架下,前所未有的沮丧。
几天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吃惊的事——他跑到画室,找到美术老师,认真地问:“老师,我现在开始学美术,参加艺考,还来得及吗?”
我心中警铃大作!他想走艺考,这不就是为了缩短和徐孜的距离吗?
我立刻行动。“无意”向他透露艺考费用高、竞争激烈,暗示他半路出家希望渺茫。又在徐孜面前“客观”分析他可能只是一时冲动。
然而,我低估了他的倔强和潜能。他竟说服了父母,开始恶补素描色彩。对着石膏像一画几小时,手指磨出茧子。起步虽笨拙,但体育生的专注和不怕苦,让他进步飞快。看着他满头大汗却眼神坚定的样子,我偶尔不忍,但一想到可能的“未来”,心肠又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