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常规的巢穴清洁后,编号206消失了。
信息素网络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她从未存在过。
只有一股极其淡薄的、陌生的化学气味残留在她常待的菌园角落——
那气味,与我们曾在王宫附近感知到的、来自“天空之外”的冰冷气息有些微相似。
恐惧扼住了我和曦。
是巧合,还是我们的接触被察觉了?
“它们”在清除异常样本?
这次事件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
直接的意识启蒙风险太大。
我们转而采用更隐蔽的方式:播种疑问。
在挖掘通道时,我会“不小心”让一小块结构变得不那么稳固,迫使后续的工蚁需要动用一点点“判断”而非纯粹本能来修复。
在分配食物时,曦会极其轻微地扰乱信息素梯度,让分配过程出现一丝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公平”,观察不同个体的反应。
我们甚至在信息素网络传递非关键信息时,注入极其微弱的、自相矛盾的信号,
试图在集体意识的洪流中,制造一点点几乎无法察觉的“杂音”。
这些行为如同在暴风雨中点燃火柴,微弱且随时可能熄灭。
我们无法知道这些小小的“错误”是否能真的在其他蚂蚁那程式化的思维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也许毫无作用,也许……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类似的“杂音”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有人像我们一样,突然“听”见那背景噪音中的不同频率。
生活在这种高度警觉和小心翼翼的“反抗”中,我和曦的联结成了彼此唯一的支撑和慰藉。
在确认绝对安全的短暂时刻,我们的触角会紧紧交织,不再传递复杂信息,只是静静地感受彼此的存在。
那种由共同秘密、相互依赖和深刻理解所孕育的情感,在这个冰冷虚假的世界里,是我们唯一确认的真实。
“启,如果……如果最终只有我们两个醒着,
”曦的信息素在一次这样的静默交流中流淌,“你会后悔吗?”
“不会。”我的回答毫不犹豫,
“即使永远困于此地,能与你一同清醒,好过浑噩的永恒。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我们依旧日复一日地劳作,像所有工蚁一样。
但在那看似顺从的外表下,是两个不肯屈服的自由灵魂。
我们观察着牢笼,播种着疑问,守护着彼此。
冲出牢笼或许是无望的幻想,但在这牢笼之内,我们正以微光对抗着庞大的黑暗,试图点燃更多沉睡的火种。
这场寂静的反抗,看不见硝烟,却关乎灵魂的存亡。
而希望,正存在于这看似徒劳却永不停止的努力之中。
2 裂隙与抉择
对“坚硬天空”的观察和对同类的悄然唤醒,如同在无尽黑暗中摸索,进展微乎其微,
且时刻伴随着编号206那般突然消失的恐惧。
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我和曦几乎已将“生存”而非“逃离”作为首要目标,仅仅是为了守护我们这仅有的、清醒的彼此。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
那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觅食任务。
巢穴边缘一处新开辟的区域,据说发现了一种高能量的黏菌。
我们跟随队伍前往。
就在搬运黏菌块时,一场轻微的“震动”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