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按您的吩咐,都安排好了。”老陈立刻回答,语速加快,“我们通过三家不同的海外壳公司,已经分批吃进了策远科技二级市场近百分之八的流通股,成本控制得很好,没引起太大波动。另外,他们正在全力争取的‘智慧云港’那个政府大单,我们的人已经接触了项目核心评审组的两位成员,初步反馈……很有‘合作’意愿。”老陈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他们下个月要到期的那笔关键贷款,银行那边的风控负责人,也‘打点’过了,续贷的评估会……从严。”

靳砚微微颔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冰冷的满意。“很好。”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繁华的城市。车流如织,霓虹闪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知我们控股的那几家媒体,”靳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下周,我要看到关于策远科技资金链紧张、核心项目受阻的‘分析报告’出现在财经版头条。措辞要‘专业’,‘客观’,但结论要足够引人遐想。”

“明白!”老陈心领神会。这种“专业分析”引发的市场恐慌,往往比直接的负面新闻更具杀伤力。

“还有,”靳砚转过身,目光锐利如鹰隼,“沈策的那些‘爱好’,找个‘可靠’的渠道,透露给跟他有竞争关系、又喜欢在媒体上放炮的‘老朋友’。记住,要‘不经意’。”

“是,靳总!我马上去办。”老陈领命,快步退了出去。

办公室恢复了寂静。靳砚重新坐回宽大的皮椅里,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他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个装着沈策“罪证”的文件夹上,眼神幽深。

这只是第一步。一条无形的绞索,已经悄无声息地套在了沈策的脖子上。而收紧绳索的力量,来自于四面八方——市场的恐慌,银行的抽贷,项目的流产,以及……即将引爆的、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私德丑闻。

靳砚拿起手机,屏幕亮起,壁纸是几年前他和邝薇在某个海岛度假时的合影。照片上的邝薇笑得灿烂,依偎在他怀里。他盯着那张笑脸看了几秒,眼神没有丝毫波动,然后手指滑动,点开了通讯录,拨通了邝薇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那头传来邝薇有些紧绷的声音:“喂?”

“晚上有个慈善晚宴,需要女伴。”靳砚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公事公办,“七点,司机会去接你。”

“我……”邝薇似乎想拒绝,但靳砚没给她机会。

“礼服已经送到家了。”他淡淡地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邝薇握着手机的手心一片冰凉。靳砚越是平静,越是若无其事,她就越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他到底想干什么?那个“最后的心跳”……到底是什么?

第五章

财经新闻APP的推送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资本圈激起了涟漪。

《策远科技:激进扩张下的资金隐忧?》——醒目的标题,配着沈策意气风发接受采访的照片,内容却字字诛心。文章“客观”地分析了策远科技近期的几个大手笔投资和研发投入,引用了“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观点,直指其现金流紧张,过度依赖短期融资,并“善意”地提醒投资者注意其即将到期的一笔大额银行贷款可能存在的续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