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凌晨四点,城市还在沉睡,城中村却已经醒了。

林晓东摸索着爬下吱呀作响的上下铺,十平米的出租屋像个塞得过满的罐头,挤着四口人。地铺上,十岁的妹妹晓梅蜷缩在薄被里,小手冻得发紫。他轻手轻脚地为她掖好被角,心里一阵刺痛。

厨房的水龙头永远在滴答作响,他接了一杯自来水漱口,镜子里的自己才二十五岁,眼角的细纹却已深刻如刀刻。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余额:237.6元。距离发工资还有一周,得精打细算。

“东子,这么早?”母亲王桂兰的声音从帘子后传来,带着浓浓的睡意。

“早点出门能多接几单。”他将冷馒头塞进包裏,那是昨晚特意留下的晚餐。馒头已经硬了,啃起来费牙,但能省下一天的饭钱。

母亲蹑手脚步走过来,往他手里塞了张皱巴巴的五元纸币:“买点热的吃,别总啃冷馒头。”

林晓东想推辞,但看到母亲那双粗糙如树皮的手和日渐花白的头发,话卡在喉咙里。三年前父亲在工地出事,从三层楼高的架子上摔下来,腰断了,老板跑路,赔偿金遥遥无期。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做保洁的微薄收入和他送外卖的钱上。

“我走了。”他低声说,轻轻带上门,生怕惊醒里屋的父亲。父亲的腰伤需要静养,而止痛药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

初春的凌晨,寒风如刀。林晓东骑上那辆二手电动车,电池已经不太耐用,撑完整天需要中途充电两次。驶出狭窄的巷子,城市的高楼大厦在黎明前显得格外冷漠,玻璃幕墙反射着还未褪去的月光。

这是他成为外卖员的第三年。大学辍学那天,他站在校门口看了很久,然后头也不回地扎进了生活的泥潭。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梦想被封存在纸箱里,和那些编程书籍一起,塞在床底。

到达商业区,他找了个角落停下,掏出手机开始接单。同时,另一只手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编程书籍——《算法导论》。这是他在旧书摊花十块钱淘来的,书页已经泛黄,封面有个明显的咖啡渍,是上周送餐时不小心洒上的。

“订单来了——”手机提示音响起。

林晓东迅速将书塞回包里,发动电动车,开始了又一天的奔波。

中午时分,林晓东接到一个送往科技园区的订单。创星科技,全市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每次路过,他都会多看几眼那栋流光溢彩的玻璃大厦,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坐在里面,成为一名真正的程序员。

“你好,外卖放前台就好。”前台小姐头也不抬。

林晓东放下外卖,忍不住望向办公区。程序员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开放空间,讨论着技术问题,墙上挂着复杂的代码架构图。那是他向往的世界。

“请问洗手间在哪?”他鼓起勇气问。

前台小姐随手一指。林晓东道谢后走向走廊尽头,却在路过一间会议室时停下了脚步。白板上写满了一段代码,他一眼就发现了一个逻辑错误。

“这是最新项目的架构代码,怎么会有死循环?”他喃喃自语,职业病般地开始在心里重构这段代码。

正当他看得出神,一个清脆的女声在身后响起:“你看得懂这个?”

林晓东吓了一跳,转身看见一个穿着干练职业装的年轻女子。她眼睛明亮,气质出众,胸前挂着工牌——技术总监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