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亲友们想不到李朴竟成了大家有那么点羡慕嫉妒恨的幸福者。
每天早晚,都能见到李朴和他年轻的老婆悠闲地散步在城郊公园或田边,店里的事,他高兴就去看看,没心思就睡觉;有了想做的事,就埋头进去,但也不至于废寝忘食。他能决定自己的事儿,孩子懂事上进,也已有了自己的立身绝活。
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的李朴坚持着读完高一,父亲就因劳累而提前去向祖宗报到了,身为长子的李朴只得去向父亲厂里的领导申请照顾,那时好多厂里都有子女顶替父母就业的不成文的做法,算是照顾工人阶级,但他父亲所在的钳工组刚进来了个关系户,厂里要李朴去木工组,李朴答应了。亲友们都叫李朴别那么傻,说选锻工、钳工和焊工都有成为工程师或技师的机会,工资不低,但做木工,充其量就是个木匠,木匠行没有评技师或工程师的惯例,也就难以看到提升工资的希望。李朴却说把一堆木料组合成一件物品,他觉得也很有意思。他也曾见一些木工时不时被请去修个门或打点家具什么的,就算主人家不管饭,也能业余弄点小外快。亲友嗤笑而去,心想果然人穷志短,竟会看不上洋气的工种,甘愿去钻那老古董的玩意。
尽管还只是个没有说话权力的学徒,李朴却很乐此不疲地呆在木屑飞舞的木工房里,心甘情愿地面对师傅的呵斥,而后独自去和木柴堆及刨锯箱说话。
节假日里,李朴不大回家,为数不多的朋友们会去厂里找李朴玩,却见李朴时不时面对着刨锯发愁。朋友们说会玩才会劳动,劝李朴先去玩玩,李朴摇头说师傅要他磨好一堆的刨锯,他不得不完成。
个别朋友苦笑着说别劝李朴劳逸结合了:
“读书时,就算难得一次地出去玩,他也会准时回家做作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李朴说该干什么,就干好它,要不然,岂不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朋友说玩点小脑筋,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李朴说他天生不聪明,也不心狠,没有耍奸的资本,宁可老实点,万一弄巧成拙了,可收拾不了。
规矩行事的学徒李朴终于在第三个年头得到一次出去参观的机会。厂里说市里一间老大厂的木工组从不把自己当配角,积极配合厂里搭建舞台和修整桌凳什么的,保证了厂里的生产,提高了厂里的形象,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成了本系统的模范,上面要同类的兄弟厂派相关的同志去观摩学习一个星期。
李朴说他想去报名,组长兼师傅说:
“你去有什么用?”
李朴弄了一条好烟,请师傅帮他争取机会。师傅第二天晚上来神秘兮兮地说想去的人还真不少,他差不多跟厂办主任吵起来才争得了个名额。
亲戚中的消息灵通人士却泼了李朴的冷水:
“我们去偷偷问过了,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去,这个星期厂里正好要研究学徒转正和正式职工升工资的事,你最好也找个理由别去了,否则转正的机会至少得再等两年,以后就利滚利似的一直亏下去了。”
李朴坚决地说他就想增长见识,转正的事,只要够条件,应该不用等太久。
母亲渐渐悲哀地打消养儿防老的念头,她也曾听说人蠢是没药可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