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乐滋滋地去参观学习的李朴不满足于东道主礼节性的招待,亲自带上点小特产去对方木工组组长家拜访,希望对方不吝赐教,对方却指着街边的园丁说:

“没什么,就是要有个真诚的为人民服务之心,要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当然,人民需要的东西肯定有很多,一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都满足,尽自己的长处去做好事就是了。比如那个园丁,能够剪掉垂下来的树枝,方便人们行走,又能绿化,或者把路边的绿化带弄得整齐点,让人看着新鲜又舒服,而后常来散步,舒筋活血,就很不错了。”

辞别后,同行者不以为然地说对方也只在说大道理而已,并没有说出什么具体的方法。李朴却相信,只要从大家需要的小处入手,也许真的就能成大事。同行者苦笑,转移话题说嘴馋了,能不能请去享受点市里的风味小吃,李朴反问说不是在食堂里吃饱了吗?干嘛那么浪费?再说了,他一个学徒工,哪有什么钱?年纪轻轻就大手大脚的,迟早要败家,他可不想让老娘心痛。

同行者心里升起一个大大的晕字,懒得再跟李朴说话。

参观学习回来的李朴确实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厂里说因为他已获得进修的机会,为和谐大家的关系,只好把转正的机会给了更为急需的同志。厂里保证说下次一定考虑李朴。

亲友们对李朴又是一番数落,李朴也懒得去辩解或展望什么,只说以后会尽量想办法多挣点钱给家里,而后就径直起身去找师傅申请。

看在有一条好烟的份上,师傅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徒弟老混得不好,师傅也没面子;徒弟能出去多弄几个钱,师傅的油水也会多些。师傅同意李朴暗中出去接点私活,只要别弄砸名声,更别说出师傅的名号就行。

第一年的上半年里,李朴的私捞业务只是帮熟人修补些桌凳和床柜,真给他修得不露痕迹,还尽量磨圆了家具的棱角,让孩子们不再被擦伤。下半年就有些普通人家来请他去帮打点家具了。

第二年,李朴的顾客中出了些股级干部。第三年,有了些县级领导。之所以顾客的等级会不断提高,缘于李朴的三个手段。首先是收费低廉,其次是先询问并尊重顾客的意图,再试探性地提出自己的参考建议,说那样做,将更能突出个性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无论传统或现代的风格,李朴都尽力突出厚重感,显出贵气。但李朴从不透露自己跟哪些领导家干了活儿,从不借领导干部来广告自己。一些领导从他手里收货后,暗自贴上名牌的标签,李朴也装作不知。如有质量问题,李朴会请人搬到自己家里来修整,从不去领导干部家操锯弄刨。刻意保持距离并保密的李朴赢得了领导干部们的放心。

回到厂里,李朴依旧老老实实地做他的老学徒,逢年过节从没忘记孝敬师傅一些烟酒。

李朴终于在第六年底结束了学徒生涯,但不幸也紧接而来,厂里因体制和经营方法落后,严重地跟不上时代,只得宣布倒闭。早年离职去单干的副厂长买通了有关领导,低价买回老厂,成了新厂长。新厂长说木工组实在是多余,木工组的所有人都下岗了。

那些曾暗中赞赏过李朴的手艺和服务态度的领导,虽然有部分还留在县里任职,但李朴自知跟那些领导不过是雇主与工人的关系,没想去厚那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