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朴建议师傅利用他在县里木工界的前辈地位,带领木工组的徒弟们出去自立门户,师傅却苦笑说他只是空有名声,没挣下什么资本,哪有钱去立门户?李朴说大家合力起来,应该能撑起门面的,师傅说如今下岗的人多,普通人哪有火力冲得出去?就算银行愿意贷款,也不敢拿祖屋去抵押啊,万一生意弄砸,就连棺材都买不起了。

师傅悄悄出去打工了,半年后回家时,自豪地掏出名片说是在省城一家相当大的家私厂里做技术指导。

李朴不想又让母亲担心,不敢擅自外出,先在县里做走鬼,卖早餐和家乡风味的零食。刚开始时,也难为情,也场面冷清,但他的耐心、笑脸和地方特色总算有了回报,渐渐地就忙了起来。

好转起来的流动摊档生意却没能使李朴开心,李朴心里惦记的还是他的木工活。母亲不想听他叹气下去,咬牙说“男人终究要去练一练”,算是同意李朴出去闯。

李朴没到省城找师傅,他不想去麻烦师傅。揣上厂里发的木工证,李朴南下了。流浪了几天后,一间看起来还过得去的家私厂录用了李朴。

李朴的南方打工生涯只进行了三年。第一年,李朴把自己当成个听话的劳动机器,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得了师傅和工头的好感,给他减轻了工作。第二年,李朴才私下里提点“不成熟的想法”,让大家觉得他也不笨。第三年,有工友来劝他一起跳槽到规模更大收入更高前途更美好的另一间厂去。李朴觉得一棵树上吊死固然不好,但跳来跳去的,心会跳野了,到头来反而什么事都做不成。他自认为能力有限,到大厂去更难显露自己。

有工友来劝他多组织几个弟兄出去为自己打工,说:

“我们自己去找订单。什么都会干且都爱干的人,永远是替人打工的命。什么都不很懂,却擅长哄人的人,才有当老板的命。”

李朴说什么正经活儿都不喜欢干的人,总会闷得发慌和烦得发疯。真正能养自己的嘴和精神的,是自己的正当手艺。李朴说这些道理,本来是为了婉拒工友的跳槽之邀的,但一说出口后,就觉得还真的在理,甚至内心里赞赏自己日渐得道了。

老板不得不看重留下来的李朴,加了点工资,还教了一招经营之道给李朴,说成功贵在坚持,但成功者不一定幸福。幸福的成功者必须尊重自己的性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好心的工友提醒李朴,说李朴已是第一百个听老板说这大道理的人,李朴却觉得有道理。工友有点晕,说要是李朴都能成功,就证明这世界越来越弱智了。

没有跳槽的李朴没多久就决定回乡了。他坦诚地跟老板说外面终究不是他的天地,还是得回家再找机会。要是实在混不成,再出来也不迟。老板说工字难出头,再小的老板也是老板,并祝李朴好运。

一个月后,李朴老家的县城里多出了一间名叫李朴木具坊的新店。李朴特意将木具坊定在北郊,这里算是县城的新贵,有好几个新兴的小区,有好些富贵者。

但掺杂着富贵者的新区并没有让李朴的木具坊兴旺起来,反倒使李朴失去了来之不易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