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知道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很久。
“所以,你现在是要去北京了?”她问。
我摇头,“我已经答应陪你去上海了。”
其实内心不是没有挣扎过。
北京有更好的大学,有我的梦想,现在还有了我爸留下的房子。
但承诺就是承诺,我不想让苏晓失望。
苏晓却笑了起来:“傻瓜,我当然不能这么自私啊!你去北京吧,那是你应得的。”
我惊讶地看着她。
她握住我的手,“真的,我们可以经常视频的啊,寒暑假也能见面。最重要的是,我在上海有陈宇陪着,不会孤单的。”
那一刻,我感动得几乎落泪。
我觉得苏晓是世界上最体贴的朋友。
04
大学生活很是忙碌。
我和苏晓保持着每周一次的视频通话,她总是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她在上海的精彩生活——参加社团活动,逛街购物,和陈宇的甜蜜约会。
“你呢?在北京怎么样?”她偶尔会问。
“挺好的。”我简短回答。
我没有告诉她,北京的生活并不如她描述的那般绚烂。
我依然每天泡在图书馆,戴着厚厚的眼镜,与书本为伴。
我没有告诉她,我其实很孤单。
直到大一下学期,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生活。
学校举办创新科技大赛,我和几个同学组队参赛,我负责的程序设计部分意外获得一等奖。
颁奖典礼上,一位中年男子找到我。
“你的程序设计很有创意,”他递给我名片,“我是创新科技的CEO,有兴趣暑假来我们公司实习吗?”
我惊呆了。
创新科技是业内知名的科技公司,多少名校生挤破头想进去。
就这样,我开始了实习生涯。
没想到,我的程序设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如此受欢迎。
半年内,我参与了几个重要项目,甚至有一项专利署上了我的名字。
大二开学时,我用专利分红做了两件事:一是做了激光手术,告别了陪伴我十年的眼镜;二是买了一整套专业的化妆品,跟着视频学习化妆。
当我第一次不戴眼镜站在镜子前,都认不出自己。
镜中的女孩有一双大眼睛,五官清秀,化了淡妆后竟有几分惊艳。
室友们开玩笑说我是“整容式蜕变”,但我知道,我只是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样子。
05
变化悄然发生。
开始有男生约我出去,有同学主动邀我参加聚会。
我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的书呆子,而是逐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与苏晓的视频通话中,我依然是那个她熟悉的“悦悦”。
我刻意戴着平光眼镜,穿着简单的T恤,听她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生活。
为什么这么做?
也许是因为潜意识里,我不想破坏我们之间熟悉的关系模式。
或者,我害怕自己一旦变了,这段十年的友情也会随之改变。
直到那个周末,苏晓忽然告诉我她要来北京。
“陈宇在北京拍戏,我去探班,顺便看看你!”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开口。
这么久以来,我第一次感到紧张——苏晓会发现我的变化吗?她会怎么想?
“太好了,什么时候到?我去接你。”
“明天下午三点,首都机场。对了,我能住你那里吗?酒店好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