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没用的。” 杨凡突然开口,他掏出手机,翻出姐姐之前发给他的特教资料,屏幕上是杨玥写的笔记:“聋哑儿童对陌生人的警惕性极高,尤其是经历过创伤事件后,专业翻译的‘提问式沟通’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我姐是市特教学校的老师,她跟我说过,这种情况下,翻译越专业,孩子越害怕。你没注意到吗?刚才我们提到‘昨晚’‘车库’时,安安的肩膀明显绷紧了,手指抓着布娃娃的力度也变大了 —— 她记得当时的事,但害怕回忆。”

林文愣住了,他靠在车门上,看着雨幕里模糊的小区大门,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放着唯一的目击者不管。张志强的家人还在队里等着消息,凶手也不知道藏在哪个角落,我们耗不起。”

杨凡点开手机里刚搜到的手语基础教学视频,屏幕上跳出 “你好”“谢谢” 的手势演示,画面里的老师笑容温和,动作缓慢。“我姐说,和聋哑孩子沟通,得先建立信任,让她觉得你是安全的。就像给受伤的小动物喂食,得慢慢靠近,不能急。不如…… 我来学手语。反正现在也没其他线索,试试总比等翻译强。”

他说着,试着在车里比划 “你好” 的手势 —— 右手伸直,掌心向外,手腕轻轻摇动。可手指不听使唤,动作僵硬得像机器人。杨凡心里有些没底,他从来不是有耐心的人,以前办案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行动力,像这样需要一点点打磨的沟通方式,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但为了安安,也为了案子,必须试试。”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雨刷器在玻璃上快速划过,留下两道清晰的水痕。杨凡看着视频里老师柔和的眼神,突然想起安安那双充满恐惧的眼睛。他握紧手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手语,让这个沉默的小女孩,愿意说出她看到的真相。

第二章 笨拙的手势

杨凡的手语学习,是从手机里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APP 和姐姐杨玥的视频电话开始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出租屋的书桌前,对着镜子反复比划。书桌上摊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姐姐发来的重点,字迹密密麻麻:“聋哑人沟通 = 手势 + 表情 + 肢体语言,缺一不可,表情不到位,手势再标准也没用”“和儿童沟通,多用具象手势,比如‘画画’就模仿握笔动作,‘吃’就模仿拿筷子,避免‘正义’‘法律’这种抽象词汇”“语速要慢,每个手势停顿 1-2 秒,给对方反应时间,别像机关枪一样连比划带说”。

台灯的光线落在笔记本上,杨凡揉了揉发胀的眼睛,点开 APP 里 “警察” 的手势演示。视频里的老师右手五指并拢,轻轻贴在太阳穴,然后缓慢向外平移,幅度很小,像在温柔地打招呼。杨凡对着镜子模仿,右手刚贴到太阳穴,就觉得手腕发僵,平移时动作又快又急,看起来像在挥赶蚊子。

“‘警察’的手势,你手腕太僵了。” 杨玥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来,屏幕里的她穿着特教学校的蓝色校服,身后是孩子们的涂鸦墙,墙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太阳和笑脸。“你别把它当成任务,当成和人打招呼的方式。想象一下,你现在要和安安打招呼,你希望她看到你放松的样子,对不对?眼神要温和,嘴角带点笑,别一脸严肃,像审犯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