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我朝洪武大帝英明神武,多谋善断,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动手。”

“故而牵连者虽众,但都是贪官污吏,尽量不惊扰到百姓。”

朱闲慢悠悠说道,“如今正是胡惟庸志得意满,权倾朝野的时刻,专权、结党、贪腐,蔑视皇权,随便一条都是死罪。”

“皇帝无需其他动作,只要放着胡惟庸不去管束,再时不时的褒奖几句,胡惟庸必定更加膨胀,无法无天,诛杀胡惟庸,乃顺应天命,民心所向。”

“即便杀个几万人,也是大快人心的。”

后世许多人都说朱元璋称帝以后无情无义,杀人如麻。

可你也不看看那些人都做了什么?

朱元璋眼睛一亮,“你认为皇帝做得对?”

“那是当然,元末的官吏腐败,并没有因为大明的建立就消失,不狠狠整治,如何能开启新的盛世?”

朱闲回应道,“换谁来做皇帝,胡惟庸都得死,说不定还要杀的更多。”

“那些狗官挨个点名挂城墙上,或许有冤枉的,但隔一个砍头一个,一定有漏网之鱼。”

“说的好,狗官该死!”

朱元璋拍掌赞道,这句话简直说到他心里来了。

“咱就是说,皇帝要杀他们,他们知道错了,知道喊冤枉了?横行枉法,欺上瞒下,向老百姓伸手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收敛点?”

“爹,狗官不是知道错了,知道自己要死了!”

朱闲的话,再一次直击朱元璋的灵魂。

这小子咋就这么会说话呢!

多说点,咱爱听!

朱元璋大喜,吃的更香了。

“咱儿子在家长进了,学了不少,比朝堂上那些吃白饭的要强,不知道是跟哪个先生学的?”

李善长也竖起了耳朵。

这爷俩一唱一和,每一句都听的李善长心惊肉跳。

朱闲的话,句句诛心!

既然真的是巧遇,那是什么样的老师,能教出朱闲这样的学生?

对朝堂的把握,对圣意的揣度,李善长自愧不如。

“儿没事了瞎想的。”

朱闲笑道,这都是历史上即将发生的事,他只不过提前说了出来。

“再跟爹多说一嘴,当今陛下除掉胡惟庸以后,不会再设丞相一职。华夏大地,两千年以来的宰相制度,就此终结。”

“哦?”

朱元璋再次惊讶。

如果说诛杀胡惟庸,是朱元璋由来已久,却还没没有付诸行动的想法,那废除宰相制,现在仅仅是朱元璋压在心底最深处的一个念头而已。

此事牵连甚大,影响极为深远,远不是诛杀胡惟庸及其党羽所能比的。

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朱元璋也尚在犹豫中,并未下定决心。

“闲儿,你说说,废除宰相制,是好是坏?”

朱闲再次在朱元璋心中升高了一个等级,他就像叫朱标标儿那样,称呼朱闲。

“儿子哪能知道这等大道理。”

朱闲眼睛滴溜溜的一转,扫了李善长一眼。

李善长汗毛倒竖。

别看我!

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我一个老头子能知道个啥?

到现在,李善长还是不能完全懂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个错愕跟着一个错愕。

今天在小院里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足以在朝廷掀起滔天巨浪,也都出乎了李善长的意料。

自打跟随朱元璋以来,李善长还是第一次这么懵逼。

“朝廷的事,儿子不太懂。”

却听朱闲一口火锅一句话,缓缓说道,“反正儿子觉得,爹当老板做生意,肯定不能要个大掌柜。凡事交给大掌柜,听大掌柜裁决,那这个老板当的还有啥意思?这生意不做也罢!”

“哈哈,有理!咱要是留个大掌柜,等咱把生意传给咱儿子,那到底是听大掌柜的,还是听咱儿子的?”

朱元璋大笑,朝政都由宰相决断,咱这个皇帝还有啥好当的?

“爹说的对!”

朱闲拍手,咱爹上道啊,一点就通,“做生意有什么事,爹忙不过来,可以交给儿子,儿子一定尽心尽力。”

“是这个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朱元璋连连点头,“自家人好办事,咱有个好儿子啊!”

不设宰相,他还有太子朱标。

标儿也和咱一样勤奋,老于政务,处理朝政不比胡惟庸好?

“那行,咱以后有啥事,就让咱儿子帮忙处理。想来大明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哈哈哈。”

朱闲又看似无意的扫了李善长一眼,“差不多吧,老爹能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不过了。”

朱闲想的是别让老爹的血汗钱被骗了。

至于设不设宰相,后世争论许多,网络键盘侠和专家都各抒己见,最终没个定论。

反正大明最勤政的两个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都有两个好大儿,帮他们处理政务。

朱标没等到当皇帝,英年早逝,朱高炽做了二十年太子,当了十个月皇帝便去世了。

很难不说这两个好大儿是被累死的。

“李叔,我爹说的对不?”

朱闲问道。

李善长连连点头,“老爷句句在理。”

不设宰相,收回相权。

朝堂之上,定要争个你死我活,圣上若是下定了决心,定要杀的人头滚滚。

李善长哪敢说半个不字。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自古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便是执宰天下。陛下裁撤宰相,断了他们的念想,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以后要怎么编排当今圣上!”

老朱叹气,他已经做好了背负骂名的准备。

“哼!泱泱中华,洪武大帝,岂是几个读书人就能评论的?”

朱闲拍案而起。

“燕云十六州,自石敬瑭献给契丹,已经丧失四百五十余年,是洪武大帝派遣徐达、常遇春北伐,攻克元大都,收复燕云!”

“河南之地,自古以来的华夏故地;齐鲁之地,孔子故乡,儒家圣地;河北......皆在靖康之耻后,沦落异族之手,已有两百余年!”

“南北分立,蒙元四等人制亦将南北汉人区分,已有四百六十年!”

“再这样下去,我华夏文明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是洪武大帝一统南北,结束分裂!”

“开局一个碗,留下一个统一的华夏。”

“驱逐鞑虏,再造中华!”

“恢复衣冠,重建科举,休养生息......”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拨乱反正,规范官场!乱世用重典,不杀怎么行?”

“杀的是那些失去信念的读书人,背叛了圣人之道的败类。”

“堂堂洪武大帝,其功绩比肩始皇帝,唐太宗!”

“些许虫豸,要怎么叫就随他叫。”

“历史会给当今圣上一个公正,洪武大帝的威名,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