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

但从未有人怀疑过他的智谋,只是纷纷猜测,他陷入沉寂的原因。

猜测最多的,就是他怕朱元璋登基为帝后,飞鸟尽良弓藏。

毕竟有很多历史先例,开国功臣,通常没什么好下场......

以刘伯温的聪明才智,定是怕朱元璋卸磨杀驴,才藏拙不出的。

只是没人敢把这些猜测说出来。

全部口头称赞刘伯温急流勇退、不喜贪功什么的......

这些议论,朱元璋怎会不知。

刘伯温摆出这幅模样,不等同于和全天下说,他朱元璋没有容人之量吗?

但无奈刘伯温越是这样,他越拿其没办法。

因为他一旦处置了刘伯温,就相当于不打自招,大家说的没错,咱朱元璋就是毫无容人之量......

要是其他人这样做,或许只会被当做标新立异罢了。

但刘伯温这个开国功臣明晃晃的这样做,却是引得天下人猜测不已,也给朱元璋添了许多烦恼。

就好比这次处置胡惟庸一事,也是得等到胡惟庸目中无人,跋扈到人尽皆知后,再拿出铁证办成铁案。

才可以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这样的流程虽然繁琐,但人言可畏,即便是朱元璋也会在意影响。

“刘伯温这家伙,装的清高孤傲,其实呢?以咱看,他是最在乎那点清名的,不然的话为何会隐居朝堂?”

朱元璋沉声道:“他若是真的不慕荣利,当时就不会跟随咱造反!世人都说刘伯温清流,以咱看,他是最贪心的!”

“不光想要荣华富贵和爵位,还想得到世人称赞,全然不顾咱的脸面!”

朱元璋气的胡子飞起。

起先刘伯温藏拙时,朱元璋还以为他是谦虚,几次亲去请他出山,但是刘伯温只称身体抱恙,一概不应。

现在虽然也在朝堂,但是从未献出一策一计。

好像个木头人似的。

外人不明所以,愈发称赞起刘伯温不慕名利,但朱元璋的名声,就一言难尽了。

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有多么气愤。

这厮,简直是把拉踩玩明白了!

“额......那刘伯温,是有点沽名钓誉了。”朱标跟着附和了一句。

其实朱标对刘伯温,也有差不多的看法。

这人,是有点过分矫情了。

在国家齐心改新之时,他在那装傻充愣,甚至天天给皇帝引发非议,那不存心给人添堵吗?

但是不管怎样,此人的确才智过人,所以朱标才会提起他。

但竟然不是他?

“那还会有谁?”朱标皱眉沉思,属实想不到其他人了。

“呵呵,说起真正的献策之人,那可是个天才啊!”

朱元璋笑着感慨道:“此人,不过是名十几岁的少年......”

“少年?”

朱标惊呼出声,这绝对不可能。

这内阁制的内容,波澜老成。

定是通晓古今,看遍了无数皇朝史书,才能想出这么成熟的结构体制。

怎么可能是一个少年提出的?

即便他从娘肚子里就学习,也不过短短十几年,怎么可能有如此学问?

爹该不会让蒙骗了吧?

“爹,此子是谁家公子?要不我先派人去调查一番?”朱标狐疑地说道。

“那可并非什么公子,不过是一介草民,而且他父亲早早离家,也并无什么启蒙老师。”

朱元璋一字一句的说道,即便是他说起朱闲的身世,都颇为感慨。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也绝对不会相信。

一介少年,竟然把他都震撼到了。

“什么?”

朱标沉下脸来,突然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没那么简单吧?”

“我已经命亲军都尉府的人细细盘查了。”朱元璋笑道,满意的看了朱标一眼。

朱标这么谨慎是好的。

用人前盘查清楚,以免让有心之人混进朝堂。

自己这个儿子或许不擅开拓,但守成可以说绰绰有余。

“竟是这样......”

朱标这才微微颔首,接受现实。

亲军都尉府的本事,他可是了解的,那全是从精兵强将中,再挑选出来的精锐,每个都颇为不俗。

这么多年来,颇得朱元璋看重。

他们也不负期望,这些年给朱元璋办了许多密事,都做的非常漂亮。

连他们都没查出什么问题,足以证明......这个少年,的确清白。

于是朱标长舒了一口气,正色道:“既然这样,儿臣当恭喜父皇,喜得天才,助父皇想出内阁制,此乃天佑我大明啊!”

“哈哈哈,起来吧。”

朱元璋爽朗大笑:“有机会的,我让你二人一见,他这么年轻,以后还可以辅助你几十年。话说,这小子厨艺也很超凡,所做的一道菜品火锅,让咱属实念念不忘,就连一道打卤面都让人流连忘返。”

此刻的朱元璋,倒是褪下了帝王威严,更像是一个慈爱的老父亲。

给自己的儿子盘算以后的生活。

“儿臣谢过父皇!”

朱标心中也颇为感动,明白朱元璋的一番苦心。

有一说一,朱元璋和朱标,真算是开国父子中父慈子孝的代表了,如果朱标没有早夭,下一任皇帝一定是他,也就没那么多乱事了。

“父皇,你刚才说的火锅是什么啊?那位天才还擅长做菜吗?”

此时气氛温馨,朱标也笑着说道:“父皇如此难忘,那等儿臣见到那位天才,一定讨教学习,然后亲手给父皇烹制品尝。”

“哈哈,等有机会一见,你就知道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

就在父子二人谈笑间,一个太监却捧着一份奏折,匆匆走来。

“陛下,韩国公上奏身体抱恙,请求告假两日。”

“嗯?”

朱元璋拿过奏折一看,轻笑道:“准了,从内库挑几样补品,送去韩国公府,让国公好生调养,先不用操心朝堂之事。”

“遵旨!”

“父皇,韩国公这是......”

朱标疑问道,前有刘伯温装聋作哑,就够给朱元璋添堵的了,现在李善长也来告假这一套?

这是何意?而且父皇怎么还一副挺乐意的样子,居然没有烦心?

“呵呵,韩国公还算聪明,这是想要躲开胡惟庸的风波。”朱元璋放下奏折,随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