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陈砚第一次意识到世界出了问题,是在那个飘着冷雨的深夜。实验室的白炽灯嗡嗡作响,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曲率”数据,指尖还残留着刚触过超导线圈的冰凉。窗外的雨丝被风拧成细线,拍在玻璃上,像某种细碎的警告。

“陈老师,第17次校准完成,曲率稳定在0.0032,符合理论阈值。”助手林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她把一杯热咖啡放在陈砚手边,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杯身滑下,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趁着陈砚盯着屏幕的间隙,林夏悄悄摸出手机,快速回复了一条消息——屏幕上隐约能看到“弟弟退烧药”的字眼,她皱了皱眉,把手机塞回白大褂口袋时,不小心碰到了桌角的笔筒,几支笔滚了出来。

陈砚嗯了一声,视线没离开屏幕。他研究“时间涟漪”已经五年了——一种基于多维宇宙理论的假设,认为不同平行世界的时间线并非完全平行,而是像叠放的绸缎,在特定能量刺激下会产生褶皱,形成短暂的“通道”。这种“褶皱”的本质是时间线分子运动的局部紊乱,一旦能量突破阈值,紊乱会扩散,进而干扰物质世界的稳定性。今晚的实验,就是要让这种褶皱显形。

“启动能量注入程序,百分之三十功率。”他按下控制台上的绿色按钮,实验室中央的环形加速器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蓝色的电弧在线圈间游走,像被困住的闪电。

数据曲线开始上扬,从平缓的直线变成陡峭的山峰。陈砚的心跳跟着加速,他看着曲率数值突破0.005,突破0.008,就在即将达到理论峰值的瞬间,屏幕突然一片漆黑。

“停电了?”林夏的声音带着惊慌,她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手机,似乎在确认什么。

实验室的应急灯瞬间亮起,昏黄的光线勾勒出设备的轮廓。陈砚快步走到总控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却始终没有反应。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像是被人猛地拽了一下,周围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他伸手摸了摸旁边的实验台,台面原本该是冰凉光滑的不锈钢,此刻却带着一种潮湿的黏腻感,像是分子结构正在悄然改变。耳边的嗡鸣声变成了尖锐的蜂鸣。

“林夏,你有没有……”他回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环形加速器的嗡鸣已经停止,应急灯的光线里,尘埃在缓慢浮动。陈砚皱起眉,刚才林夏明明还在,怎么会突然消失?他走到门口,推开实验室的门,走廊里的灯也全是昏黄的应急灯,空无一人。墙上的电子钟显示着23:47,和他记忆里的时间一致,可空气里那股熟悉的消毒水味,却变成了淡淡的霉味。

他掏出手机,信号格是空的。拨号给林夏,听筒里只有单调的忙音。陈砚捏了捏眉心,转身回到实验室,想检查设备故障。可当他走到自己的工位前,目光落在桌角的相框上时,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相框里是他和母亲的合影。母亲站在老房子的槐树下,穿着藏青色的外套,笑容温和。这张照片他放在这里三年了,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每一个细节。可现在,相框里的母亲,穿的是一件红色的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