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霓虹尚未完全沉睡,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稠。当绝大多数男人还沉浸在梦乡,或与宿醉纠缠时,我已经坐在了书房那张人体工学椅上。
屏幕的冷光映照着我毫无睡意的脸。这不是失眠,而是一场战役开始前的宁静。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像一支为孤独战士奏响的序曲。桌角,一杯手冲咖啡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这是我唯一的弹药。
我不是在处理紧急公务,也不是在沉迷虚拟游戏。我的战场,是十个精心分组的微信对话框。
“林姐,早安。昨晚看你朋友圈提到失眠,特意找了段阿尔法脑波音乐,希望有助于你放松入睡。”——附上一个精心剪辑的音频文件链接。收件人:林婉,一位丈夫常年在外、独自经营一家高端花艺工作室的优雅女性。
“薇薇安,早上好。你上次说想尝试的那家Brunch店,今天刚好有主厨限定款,需要我帮你预定位置吗?”——收件人:一位热爱生活、喜欢分享的时尚博主,她的丈夫是位忙碌的金融精英。
“赵总,晨安。看到行业快报提到了您公司的新动向,真是格局宏大。附上一份我整理的海外类似案例深度分析,或许能提供些许参考。”——收件人:一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婚姻状况,外界传闻不佳。
……
十条信息,内容截然不同。有关心健康、有投递爱好、有提供价值。没有一条是露骨的暧昧,没有一条是群发的敷衍。每一条都像一枚精心打磨的钥匙,试图精准地叩响一扇看似坚固的心门。
这,就是我的“勤能补拙”。
我叫陈默,年近三十,一家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长相扔进人堆里找不出来,家境更是乏善可陈。在传统的婚恋市场上,我属于“先天不足”的那一类。曾经的我,也像无数同类一样,在一次次相亲中尬聊,在一次次示好后收到“你是个好人”的卡片。
直到我顿悟了。与其在红海竞争中内卷,不如开辟蓝海战场。那些看似被“成功男士”拥有,实则内心充满孤独、渴望被理解与关怀的“少妇”,成为了我的目标群体。她们拥有成熟的魅力、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情感世界往往存在缝隙。
而攻破这些缝隙,需要的是极致的“勤”。
我研究了她们每个人的朋友圈、微博、小红书,分析她们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潜在需求。我学习花艺、咖啡、心理学、甚至育儿知识,只为能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提供一句恰到好处的点评或建议。我比她们的闹钟更早醒来,在一天中最静谧的时刻,送上第一缕看似不经意的关怀。
这不仅是嘘寒问暖,这是一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情感投放。
发完最后一条信息,我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窗外,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城市的苏醒,似乎比我慢了一拍。
很快,手机屏幕开始陆续亮起。
林婉回复了一个感动流泪的表情:“小陈,你太用心了,比我那个只知道打钱的老公强多了。”
薇薇安发来一个惊喜的卡通表情:“天哪!你都记得!太好了,帮我订两位吧,我和闺蜜一起去~”(备注:她的闺蜜,也是我的目标列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