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赵总的回复言简意赅:“资料收到,谢谢。上午十点,我有一小时空档。”

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看,当别的男人还在沉睡,梦想着天上掉下林妹妹时,我已经用“勤勉”撕开了现实的口子,收获了第一批“战略资源”。

这只是开始。我深知,这条路布满荆棘,需要极高的情商和风险把控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万劫不复。但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回报。我不仅要填补她们内心的空白,更要借助她们的力量,撬动我原本无法触及的资源和人脉,实现人生的弯道超车。

就在我规划着下一步行动时,一条新的回复跳了出来,来自一位刚加入列表不久、气质清冷的钢琴老师——苏晴。

她的信息只有短短一行,却让我的心脏猛地一跳:

“你的早安很准时。但你知道吗?我先生是刑警,他通常在这个时间点刚下班。”

书房里,咖啡的香气似乎瞬间凝固了。

苏晴的那条信息,像一颗冰冷的子弹,击穿了我凌晨营造出的所有从容假象。

“我先生是刑警,他通常在这个时间点刚下班。”

短短一行字,在我眼前不断放大,每一个字都带着森然的寒意。书房里,刚才还觉得醇香无比的咖啡,此刻闻起来竟有些苦涩。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的声音,咚咚咚,像是战鼓,又像是丧钟。

刑警?苏晴的丈夫是刑警?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调取关于苏晴的所有“数据”。她是我在一个古典音乐沙龙上“偶遇”的,气质清冷,如同她的名字,交谈中得知她是一所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朋友圈里多是演奏会片段、学生比赛获奖的喜悦,以及一些关于音乐和生活的哲思。极少提及家庭,仅有的几张合影,男方也只是背影或侧脸,看起来沉稳,但绝没想到是这么一个具有“威慑力”的职业。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慌,是最大的破绽。她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是警告?是试探?还是单纯的无心之言?

不能默认这是宣战。或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展示我“与众不同”的机会。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敲打,力求语气平和,甚至带点恰到好处的惊讶与敬佩:

“苏老师早!原来您先生是人民卫士,失敬了。这个时间才下班,真是太辛苦了,请务必代我向他表达敬意。看来我的早安发得不是时候,希望没有打扰到您先生的休息。”

回复发出,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死死盯着屏幕,想象着屏幕那头的苏晴,是嘴角带着嘲弄,还是面无表情。

几分钟后,回复来了。

“他习惯了。倒是你,年轻人,每天都起这么早?”

没有继续刑警的话题,而是将焦点转向了我。这是个微妙的变化,是危险,还是兴趣的转移?我无法判断,但必须接住。

“谈不上习惯,只是觉得清晨的时光安静,适合思考和规划一天的事情。就像练琴需要静心,做事也需要一点提前量。”我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她的专业领域,试图建立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