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匿名帖子,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战战兢兢地去上班,感觉公司的空气都变得异样。同事们看我的眼神似乎多了些探究和…同情?抑或是敬佩?王胖子也看到了风声,脸色阴沉得像暴雨前的天空。他把我叫进办公室,这次没有拍肩膀,而是把手机重重地拍在桌上,屏幕上正是我那篇帖子的截图。
“李默,这是不是你干的。”他压低声音,咬牙切齿。
我心里慌得一匹,但脸上努力维持着镇定:“王总,我不明白您在说什么。这是什么。”
“还装傻。”王胖子眯起眼,“这文风,这细节,除了你还有谁。我告诉你,你这是诽谤,是破坏公司团结,信不信我立刻开除你。”
按照我过去的性格,大概会立刻认怂道歉。但那天,也许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许是网络上汹涌的声援给了我一丝虚幻的勇气,我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平静地说:“王总,帖子是不是我发的,需要证据。但里面写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您心里应该比我清楚。至于开除,按照劳动法,公司需要正当理由。或者,您可以试试。”
王胖子大概没料到我会是这个反应,一时语塞,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让我出去。
回到工位,我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但心跳却有种异样的快感。原来,不当软柿子,是这种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我真正开始践行帖子里提到的“节能模式”。准时下班,拒绝无意义的加班;职责范围外的工作,礼貌而坚定地推掉;开会时不再主动抢着发言,被问到意见也只说“没想好”或者“同意王总的看法”;对王胖子的各种明示暗示,一律装傻充愣。
同时,我在那个匿名帖子里,开始以“连载”的形式,记录我进入“节能模式”后的日常。我用白描的手法写王胖子如何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写同事从惊讶到暗中支持,写公司氛围的微妙变化。我毫不避讳地描述自己的犹豫、害怕,甚至偶尔的自我怀疑,但更多的是一种冷眼旁观的幽默和自嘲。
网友们爱死了这种“真人直播摆烂”的剧情。我的帖子成了现象级的热帖,甚至有人开始模仿我的“节能模式”。我的匿名账号,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职场观察家”。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五下午。公司突然接到通知,“悦动生活”项目的客户方负责人要求临时增加一次深度沟通,点名要听取核心创意人员的当面阐述。显然,网络的发酵也让客户有所耳闻。
王胖子慌了。那个“情绪记录”的概念,他除了那天照本宣科,根本就没真正理解其精髓,更别提深入阐述了。大老板亲自压阵,会议室内,客户代表看着满头大汗、语无伦次的王胖子,眉头越皱越紧。
“王总监,这个概念最初是怎么诞生的?它的底层逻辑和长远规划,能否再详细说明一下。”客户代表的问题直击要害。
王胖子支支吾吾,眼神飘忽,最后竟然下意识地看向了我所在的方向。那一刻,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大老板的,都聚焦到了我这个一直坐在角落的“牛马”身上。
大老板沉吟片刻,开口叫了我的名字:“李默,这个项目你一直跟着,你来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