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完美拼图

第一章:碎尸

江城市的晨雾总裹着水汽,早班船的汽笛声像揉皱的棉线,在江面慢悠悠飘着。2023年9月12日的雾却不一样——它沾着腥气,还没等太阳把雾缕扯开,一声尖叫就把雾团撕了个破洞。

发现者是个穿运动服的大学生,跑鞋沾着芦苇叶上的露水。滨江公园最偏的岸滩上,黑色旅行包半陷在泥里,拉链没拉严,露着点透明塑料袋的边角。他以为是别人丢的渔具,伸手一扯——指尖触到的不是帆布,是裹着塑料袋的、凉得发僵的人体组织,惨白的颜色在熹微晨光里,比晨雾还渗人。

报警电话的忙音还没断,市刑侦支队的警车就划破了雾。副队长陈启跳下车时,血腥味已经和江雾缠在一起,吸进肺里像扎了细针。警戒线外挤满了人,手机镜头对着那片泥滩,有人捂着嘴,眼里却亮着猎奇的光,议论声嗡嗡的,像围着腐肉的苍蝇。

“陈队,这边。”年轻刑警的声音发颤,指着眼前的旅行包。陈启蹲下去,手套刚碰到包面,就觉出不对劲——包被塞得极满,却没有杂乱的凸起,像是里面的东西被精心码过。拉开拉链,塑料袋裹得严丝合缝,切口齐得像用尺子量过,骨头断口处能看见细密的工具痕,不是菜刀乱砍的糙活,是带着耐心的、残忍的整齐。

“叫林枫了?”陈启的声音压在喉咙里,他见过不少凶案现场,却少见这么冷静的分尸手法——凶手像在处理一件家具,不是一具尸体。

“林法医在路上了!”

话音刚落,白大褂的影子就撞进雾里。林枫的头发扎得极紧,口罩遮住半张脸,只露着双眼睛,扫过现场时没带一点情绪,仿佛眼前不是尸块,是待解剖的标本。她蹲下来,指尖捏着塑料袋边缘转了半圈,然后抬头对助手说:“小心点,别蹭掉表面痕迹,直接送解剖室。”

“女性,20到30岁,分尸工具专业,电锯或大型骨剪,”她的声音透过口罩,冷得像解剖台的金属,“凶手懂人体结构,避开了主要血管——你看这里。”她指着塑料袋一角,“没有大量渗血,是死后分尸,死亡时间24到48小时。”

陈启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晨光里,那处切口干净得刺眼。他抬头望向江面,水流打着旋,把雾冲得忽浓忽淡:“抛在这里,水流能把包冲去下游,可这包太扎眼了——凶手是不怕被发现,还是故意要让人发现?”

接下来的半天,警员沿着江岸搜。上游三公里的芦苇丛里,又找到两个一样的黑包,里面是死者的头颅和四肢,每块都被单独裹好,像超市里按部位分切的肉。消息像泼了油的火,在江城炸开,“碎尸”“变态”的字眼贴在城市上空,连傍晚的广场舞,都没人敢往江边跳。

第二章:迷雾

法医中心的解剖室亮着惨白的灯,林枫的白大褂沾了点血,却依旧整齐。解剖台上,尸块被拼回了人形,张芸的脸还带着点生前的模样——双眼皮,嘴角有颗小痣,是直播时会特意对着镜头笑的模样。可现在,她的脖子上绕着紫黑色的勒痕,像条狰狞的项链。

陈启站在观察室外,玻璃映着他的影子。里面,林枫正用镊子夹着死者的指甲,放在显微镜下,眉头皱了皱。助手递过载玻片,她的手没抖一下,动作精准得像在完成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