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没再坚持,只是笑了笑:“那下次如果想喝,我可以帮你带。”说完,他端着杯子转身离开,留下林微站在原地,手里的咖啡已经凉了大半。
接下来的一个月,项目对接变得频繁。林微每周都要去律所开会,有时会在楼下的咖啡馆碰到陈屿。他总是点一杯美式,坐在靠窗的位置看文件,偶尔抬头看到她,会招手让她过去坐。
“今天的会议资料,我帮你整理好了。”有一次,陈屿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递给她,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你上次说对股权结构不太清楚,我加了些案例在后面。”
林微接过文件,指尖碰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让她心跳漏了一拍。“谢谢你,陈律师。”她低头翻看着文件,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还夹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有问题随时找我”,后面跟着他的私人手机号。
那天晚上,林微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电脑屏幕上的表格看得她眼睛发酸,她想起陈屿给的茶包,从抽屉里翻出来,用热水冲泡。淡淡的药香混着茶香弥漫开来,喝下去的时候,胃里暖暖的,连带着心情也好了许多。
她犹豫了很久,还是打开微信,搜索了那个手机号。头像是一片深蓝色的海,签名是“向海而生”。她盯着屏幕看了十分钟,最终还是没敢发送好友申请,只是把号码存进了通讯录,备注是“陈律师”。
十二月初,项目到了关键阶段。林微连续一周住在公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天早上,她在会议室门口晕倒,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坐着陈屿。
“医生说你是低血糖加上过度劳累。”陈屿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打开时,里面是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问了你们同事,知道你最近没好好吃饭。”
林微靠在床头,看着他把粥盛进碗里,递到她面前。“你怎么会在这里?”她声音有些沙哑。
“我今天来公司送文件,刚好碰到你晕倒。”陈屿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看着她小口喝粥,“项目再重要,也要注意身体。你这样拼,要是倒下了,项目怎么办?”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责备,却让林微心里暖暖的。她喝着粥,眼眶突然有些发红。来这座城市五年,她习惯了一个人扛所有事,生病的时候自己去医院,加班到深夜自己打车回家,从来没有人会这样为她担心。
“谢谢你,陈律师。”她放下碗,小声说。
“叫我陈屿就好。”他笑了笑,伸手帮她把被子往上拉了拉,“你好好休息,我已经帮你跟你们经理请假了。”
那天下午,陈屿一直守在医院。他没怎么说话,只是坐在旁边看文件,偶尔会问她要不要喝水。林微靠在床头,看着他认真工作的侧脸,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突然觉得,这样的画面,要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就好了。
出院后,林微请陈屿吃饭,算是感谢他的照顾。他们选了一家安静的日料店,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飘着细雪,室内的暖光映在陈屿脸上,显得格外温柔。
“其实我大学的时候,也想过做律师。”林微喝了口清酒,轻声说,“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选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