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沈知白的研究,或者说,他遭遇的“记忆污染”,并非孤例!那个古旧书店老板,很可能也是知情人,甚至是受害者!

“陈序?陈序你在听吗?怎么不说话?”林晚在电话那头催促。

陈序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难道要告诉林晚,自己可能也惹上了这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东西?告诉她,她看到的那些“胡言乱语”,可能指向一种能够侵蚀、扭曲甚至实体化记忆的恐怖存在?

他最终只是沙哑地说:“没事,就是有点累。你……你自己小心点,那些笔记,别再深究了。”

挂断电话,陈序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却感觉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寒冷。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地投射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他抬起头,望向档案馆那栋灰扑扑的建筑,它在地平线上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墓碑。而墓碑之下,似乎正有什么东西,通过那些残破的纸页,苏醒过来,并开始将触角伸向他的生活,他爱的人。

记忆的蚀痕,已经悄然蔓延。而更恐怖的,或许还在后面。

电话挂断后,听筒里的忙音像蚊蚋般在陈序耳边挥之不去。街头喧嚣的人声、车流声,此刻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变得模糊而不真实。林晚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他极力想要关闭的门——门后,并非他一个人的噩梦。

“数着和你心跳同步的数字……”

这句话在他脑中盘旋,与沈知白档案里的 “模仿汝最怀念之人的动作” 产生了诡异的共鸣。它们像两种不同型号的病毒,却源自同一个恐怖的“瘟疫”。

陈序没有回家。那个空旷、安静,尤其是有镜子的公寓,此刻对他而言充满了不确定性。他需要在一个绝对公开、充满“当下”气息的地方理清思绪。他钻进了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咖啡馆,挑了个最角落、背对墙壁的位置,这样他能看清整个空间,确保没有什么东西能从他视觉的盲区悄然靠近。

热咖啡的蒸汽暂时驱散了一些寒意。他拿出手机,手指悬停在林晚的号码上,却迟迟没有拨出。他该怎么说?直接告诉她,自己可能被一种能污染记忆的“东西”缠上了,而她也可能处于危险之中?这太像精神病人的呓语了。林晚是记者,相信证据和逻辑,除非……让她亲眼看到“证据”。

但“证据”是什么?一段被篡改的记忆?一个眼角余光的影子?

陈序感到一阵无力。这种敌人是无形的,它的战场在人的意识深处。他强迫自己冷静,开始像分析档案一样,梳理已知信息:

1. 源头:沈知白教授的档案。他是第一个(至少是目前已知的)系统记录并试图研究这种“记忆污染”的人。

2. 传播方式:知悉其“核心意象”。像传染病一样,通过认知传播。

3. 症状:首先扭曲、污染与核心意象相关的个人记忆;随后,在特定环境下,被污染的記憶可能“实体化”,产生真实的物理影响(昨晚浴室的寒意和窥视感)。

4. 关联案例:古旧书店老板。他的笔记显示他知晓另一个“核心意象”(数心跳),并因此死亡(死状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