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岷江追击战的硝烟终于散去,但留在众人心头的阴影却愈发浓重。牺牲队员的遗体被妥善护送回成都,幸存的几人则带着那块至关重要的“同心锁”,秘密转移到了位于市郊一处更为隐蔽的安全屋。这里曾经是一个小型科研所,安保措施严密,环境也相对安静,适合休整和进行下一步的谋划。

连续的高强度战斗和生死考验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张一龙的胳膊只是被子弹擦伤,经过简单包扎已无大碍,但精神上的压力却丝毫未减。他反复摩挲着那块冰凉的“同心锁”,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个形似火焰翅膀的“天火”印记和那些陌生的字符上。直觉告诉他,破解这些符号,是通往下一个谜题的关键,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三才镇国玺”秘密的全貌。

林薇在处理完牺牲队员的后续事宜和向上级详细汇报后,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的坚韧却未曾动摇。她找到独自在房间里对着“同心锁”发呆的张一龙,开门见山地说:“这东西上面的字符,我看不懂,恐怕需要顶尖的专家。常规的文物鉴定或古文字学家,一来保密性难保证,二来未必能解决这种可能涉及特殊密码的问题。”

张一龙抬起头:“你有合适的人选?”

“有一个。”林薇点点头,“陈雪教授,国内顶尖的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家,尤其擅长破解古代密码和非对称加密系统。她在川大有个独立实验室,也参与过一些高度保密的国家项目,可靠性和专业能力都是顶级的。最重要的是,她为人低调,懂得分寸。”

“她能信任吗?”张一龙有些顾虑,毕竟“同心锁”牵扯太大。

“绝对可信。”林薇语气肯定,“我和她有过几次合作,她父亲是知名的历史学家,家学渊源,对历史密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这件事的严重性,我会和她沟通清楚。”

事到如今,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张一龙同意了林薇的提议。苏玛丽对此不置可否,只是懒洋洋地表示:“专家也好,神仙也罢,只要能解开这破石头上的鬼画符,怎么都行。不过,我可提醒你们,知道秘密的人越多,泄密的风险就越大。”她的话一如既往地带着刺,却也点出了现实的风险。

林薇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下午,陈雪教授就来到了安全屋。

当陈雪出现在会客室时,张一龙有些意外。他想象中的密码学权威,应该是位不苟言笑、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学究。但眼前的陈雪,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穿着一身简洁的浅灰色职业装,身材高挑,气质清冷,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清澈而专注,透着一股理性的光芒。她话不多,与林薇简单寒暄后,目光便直接落在了放在桌面锦盒里的“同心锁”上。

“林专员在电话里已经简单说明了情况。”陈雪的声音平和,没有多余的情绪,“就是这件器物?”

“是的,陈教授。”林薇郑重地将锦盒推到她面前,“上面的字符和印记,我们完全无法解读,怀疑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密码,关系到一系列……非常严重的事件。恳请您帮忙。”

陈雪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同心锁”,走到灯光更好的工作台前。她没有立刻询问背景,而是先像欣赏一件艺术品般,仔细端详它的材质、工艺、磨损痕迹,然后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那些微小的字符和“天火”印记。

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下她轻微的呼吸声和偶尔调整放大镜角度的细微声响。张一龙、林薇甚至一向散漫的苏玛丽,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她的判断。

足足过了十几分钟,陈雪才放下放大镜,轻轻吐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很有趣。”她开口,声音依旧平静,但语速稍快了些,“这上面的文字,不是任何一种主流的古文字,比如甲骨文、金文或者少数民族的通用文字。它更像是一种……自创的、或者某个极小范围内使用的‘密文’。”

“密文?”张一龙追问。

“对。”陈雪指着字符的笔画结构,“你们看,这些字的构件,依稀能看到一些汉字的影子,比如这个,有点像‘火’,这个,有点像‘翼’,但都被刻意地扭曲、简化甚至重组了。这符合很多秘密教派或者特殊组织创造内部密码的习惯,目的是为了保密。”

她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天火”印记:“这个图案也很有意思。火焰与翅膀的组合,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结社中并不少见,常被用来象征‘传播教义’或‘天启’。但具体指向哪个组织,还需要结合字符内容来判断。”

“能破译吗?”林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有难度,但可以尝试。”陈雪推了推眼镜,“这种类型的密码,通常会有‘密钥’。密钥可能是一本书、一首诗、一个特定日期,或者某种规律。我需要时间,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另外……”

她顿了顿,看向张一龙:“如果这件器物有明确的来源,比如出自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关联,那将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任何背景信息,哪怕再零碎,都可能成为破译的钥匙。”

张一龙看了一眼林薇,在林薇微微点头后,他斟酌着语句,简要说明了“同心锁”来自可能与张献忠部将冯双礼有关的宗族,以及那个宗族关于“八大王”和秘密的传说。但他暂时隐去了水下石门和“涅槃会”的具体细节。

“张献忠……明末……秘密传承……”陈雪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她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如果和明末的动荡有关,那么密钥很可能与当时的某些特定文献或口号有关。比如《水浒传》在民间起义中常被用作密码本,或者一些谶语、歌诀……”

她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接入安全屋的内部网络,开始快速检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密码学案例。她的操作极其熟练,眼神专注,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

接下来的两天,陈雪几乎足不出户,泡在临时为她准备的工作间里。桌上堆满了林薇想办法调来的各种古籍电子版、地方志、明清民间宗教研究论文。她时而凝神屏息地比对字符,时而快速敲击键盘运行各种密码分析程序,时而又陷入长久的沉思。

张一龙偶尔会送些吃的进去,看到陈雪废寝忘食的样子,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佩。这位年轻的女教授,身上有一种纯粹的对知识和谜题的执着,这种执着让她在此刻显得格外可靠。

第三天傍晚,陈雪终于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情走出了工作间。她手中拿着一张打印出来的纸,上面写着几行破译后的文字。

“有结果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眼睛亮得惊人。

张一龙、林薇和苏玛丽立刻围拢过来。只见纸上写着:

“天火焚伪庭,上帝折翼处。金田埋骨地,玄机现真形。”

四句偈语般的诗!

“这……是什么意思?”林薇皱眉。

陈雪解释道:“破译的密钥,我推测是冯双礼这一支可能信奉的某种民间教派的内部经典结合了张献忠时期的某些口号。这四句话,前两句‘天火焚伪庭,上帝折翼处’——‘天火’、‘上帝’,这指向性太明显了,几乎明确指向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其运动被清廷污为‘长毛’,民间亦有‘天火’之说。”

“后两句‘金田埋骨地,玄机现真形’——‘金田’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发源地!这四句话连起来,像是在说: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之地(上帝折翼处),与金田这个起点有着深刻关联,而真正的秘密(玄机),就隐藏在那里!”

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张献忠的“同心锁”,上面隐藏的密码,竟然直接指向了太平天国宝藏!这完全印证了张一龙之前关于“天火”印记的猜测!三大宝藏之间,果然存在着超越时空的隐秘联系!

“还有,”陈雪指着打印纸下方的一行小字,“这是那个‘天火’印记旁边几个更小字符的破译结果,只有两个字——”

“人之钥”。

人之钥!

张一龙脑中如同闪电划过!三才镇国玺,天、地、人三钮!水下石门需要的是“地之钥”(或许就是这“同心锁”本身,或者是其代表的权限),而太平天国宝藏中隐藏的,是“人之钥”!

线索环环相扣,拼图正在一块块浮现!然而,这个发现也让局势更加明朗,也更加危险。“涅槃会”的目标,显然就是集齐这三把钥匙!他们必须抢先一步!

陈雪看着陷入震惊和沉思的三人,平静地补充道:“密码本身应该没错,但这四句诗更像是一个指引,一个谜面。真正的‘玄机’是什么,‘人之钥’具体何在,还需要到金田,或者说,到太平天国相关的核心遗址去实地寻找答案。”

新的目标,已经清晰。舞台,从岷江转向了南方,指向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历史。而密码专家陈雪的加入,无疑为这支临时团队,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智力支持。只是,前方的道路,注定更加扑朔迷离,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