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看着我,嘴角弯起一个标准的微笑弧度:“小鹿老师,我叫甜甜。”

“甜甜真乖。你喜欢玩什么呀?”

“喜欢听小鹿老师讲故事。”回答得滴水不漏,但毫无信息量。

我又转向旁边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你呢?最喜欢吃什么零食呀?”

小男孩眨巴着黑亮的眼睛:“喜欢幼儿园的饭菜。谢谢老师。”

我:“……”

一圈沟通下来,我放弃了。这些孩子就像被设定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回答礼貌、得体,但没有任何个性化的表达,也看不出真实的情绪。他们对我的到来似乎接受良好,一口一个“小鹿老师”叫得亲热,但那亲热里,总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孩子气”的,是他们对那本《吃掉月亮》的执着。

每天临近傍晚,当光线开始变得柔和时,孩子们就会隐隐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期待。他们的目光会若有若无地飘向书架最高处——那里只放着这一本书。

终于,到了第一次睡前故事时间。

我把孩子们安排在他们的小床上坐好。依旧是无比乖顺配合。然后,我拿起了那本《吃掉月亮》。

在我拿出书的瞬间,我明显感觉到,整个房间的气氛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安静的,那么现在,是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紧紧盯着我手中的书。那不是普通孩子听到故事时的兴奋光芒,而是一种……更炽热,更贪婪的注视。我甚至看到有几个小孩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

我压下心里的怪异感,翻开书页,开始用尽可能生动的声音朗读: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月亮又圆又大,像一块亮晶晶的大饼干。地上的小动物们看了,都好想好想咬一口呀……”

书的内容并不复杂,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形状看不太清,像兔子又像狐狸)如何叠罗汉,想办法去够天上的月亮,最后真的咬下了一小块,发现月亮是冰激凌味的,于是大家开心地分着吃掉了。画风幼稚可爱,色彩鲜艳。

我一边读,一边留意着孩子们的反应。

他们听得极其入神,小脸上洋溢着一种纯粹的、近乎痴迷的快乐。随着故事的推进,尤其是读到“咔嚓”一声咬下月亮时,我甚至听到了几声清晰的、吸口水的声音。

当我读完最后一页——“从此,小动物们每天晚上都要一起吃月亮,直到月亮变得弯弯的,然后它又会慢慢长胖,真好吃呀!”——合上书页时,孩子们会齐刷刷地发出一声心满意足的叹息。

“谢谢小鹿老师,故事真好听。”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然后乖乖躺下,闭上眼睛,几乎瞬间进入“睡眠”状态。

整个过程流畅得令人发毛。

我轻手轻脚地退出休息室,关上门,靠在走廊的墙壁上,长长舒了口气。第一天,总算顺利度过了。

这时,园长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我身边。

“感觉如何,小鹿老师?孩子们很可爱吧?”他微笑着问。

“啊……是,非常……乖。”我斟酌着用词。

“是的,他们是最好的孩子。”园长看着紧闭的房门,眼神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只要你遵守规则,这里就是最宁静的地方。晚安,小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