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破旧的木箱子已经很多年没打开了,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在箱子最底层,他找到了一张泛黄的、被仔细包裹起来的纸。
那是一份抱养契约。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今收养男婴一名,取名陈舟,双方自愿,永不反悔。
落款处,除了双方的指印,还有一个刺眼的字据——“聘礼:白银十两整”。
原来,他这条命,从一开始就只值十两银子。
第二天一早,陈舟揣着这份文书,找到了村里小学的年轻老师,客气地请他代笔,写了一封信寄往县里的民政局,要求对“王秀兰与陈舟的亲属关系”进行官方鉴定与核实。
做完这一切,他又托一个去邻村赶集的小孩,给周媒婆捎了一句话。
“你告诉周大娘,就说陈舟问她,是不是邻村的张老拐给了八十斤米,就想娶我?还说我娘都答应了。他问周大娘,这活儿接得这么糙,就不怕以后坏了名声,说不上新媒了?”
这话传到周媒婆耳朵里时,她正嗑着瓜子跟人说笑,当场就炸了毛。
张老拐?
那个六十多岁还死了三个老婆的糟老头子?
八十斤米?
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更要命的是,这话要是传出去,她周媒婆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以后谁还敢找她说媒?
周媒婆气得脸都绿了,当天下午就冲到王秀兰家门口,指着还在床上“哎哟”的王秀兰破口大骂:“王秀兰你个黑心肝的!你想卖儿子想疯了是不是?你拿张老拐那种货色出来败坏我的名声,我告诉你,这事儿没完!”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来看望王秀兰的村民都傻了眼。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天之内就演变出了无数个版本。
有人说王秀兰嫌贫爱富,有人说她早就想把陈舟卖个好价钱,还有人说陈舟的大哥陈海坐牢,就是因为王秀兰逼他去弄钱……
舆论的风向,在一天之内,彻底变了。
然而,这还只是前菜。
三天后的上午,一辆对这个小村庄来说极其稀罕的吉普车,颠簸着开进了村口,停在了村委会大院里。
车上下来两个穿着制服、神情严肃的干部,手里还拿着公文包。
他们找到村长,开门见山地亮明了身份:“我们是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接到群众来信,特来核实陈舟与王秀兰的亲属收养关系。”
民政局的人居然真的来了!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雷,瞬间在平静的村子里炸响。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涌出来,跟在两个干部和村长身后,黑压压地朝着王秀兰家走去。
此时的王秀兰,正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墩上,听着村里的风言风语,心里正盘算着怎么把脏水再泼回陈舟身上。
当她看到村长领着两个陌生人,后面还跟着大半个村子的人朝她家走来时,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4 第4章 娘,宅基地归我了,您请挪挪
王秀兰瞧见那阵仗,脑子嗡地一声,随即反应过来。
她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双手用力拍打着大腿,瞬间嚎啕大哭起来,声音尖利得能划破半个村子的天空:“天杀的啊!我辛辛苦苦养了二十年的儿子,这是要逼死我啊!大家快来看,这还有没有王法了,儿子要抢老娘的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