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卫临野这个人如同有火眼金睛,偏偏能察觉到她努力压在心底的高兴。

他心里骤然聚起一团郁气,眸光沉沉地盯着她,“柳木梨,嘴角都要忍不住咧到耳后根了吗?就这么盼着我走?”

柳木梨清凌凌的眸子微光轻颤,淡淡掀起眼皮看他时眼眶泛了红,语气里似乎充满了不舍。

“没有啊,我很不舍得你呀,可我也希望你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到京城,考中状元,然后把娘......把我们接到京城里享福呢。”

卫临野:“......”

瞧着她泛红的眼圈,他呵笑了声,“哭什么?我会尽快回来,不过......”

他语气顿了瞬息,唇角抿起了一丝笑意,眼神好整以暇,“你笃定我会中状元?”

柳木梨怔了怔,朱唇微张,回道:“嗯,我相信你,你会中状元的。”

到时候你在京城名声躁动,游街的时候,有数不尽的京城百姓仰慕你,有许多漂亮高雅的千金小姐想招你为夫婿。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她还记得她在京城最大的酒楼廊檐下看他,一身大红袍,头戴黑色冠帽,身骑高头大马,姿态倨傲睥睨,风光无限。

她高兴得哭了许久,想着他苦读诗书这么多年,终于如愿以偿,中状元得官位,多么美好的事啊!

可她也听到周边许多千金贵女在窃窃私语,想让卫临野这般美好的公子成为自己的夫婿,一生恩爱有加,举案齐眉。

她听着那些贵女们羞怯又用高傲的姿态说——

哪个家中无背景的公子会放弃攀附京城权贵?哪些来京城考试的公子不想寻得权贵的提拔?

其实那时候开始,她便有些惶恐不安了,怕卫临野果真如那些贵女一样,丢下她,转而娶了京城贵女。

虽然后来他确实没娶贵女,可她跟他之间的关系却愈发恶劣,最后由她先留了和离书,逃离京城,阴阳相隔。

她想,或许在她死了之后,他说不定真娶了其他京城贵女做续弦,譬如那个安阳郡主。

然后一路高升,做了人人仰之的权臣。

柳木梨目光有些恍惚地看着眼前的男人,心头似有万根刺慢慢扎入心脏,泛起密密麻麻的疼意。

可能她还是心疼前世的自己,纵使她也觉得前世的自己也有些错,时常拈酸吃醋。

卫临野对上她异样的目光,心里倏然升起一抹心慌。

这心慌的情绪来得莫名其妙,他不解。

可他一向很相信自己的判断,他打心里就觉得柳木梨一定不会走,会乖乖在家等自己回来,便将那抹令人不明所以的心慌抛却脑后。

卫临野哼了声,淡声道:“不会让你失望。”

“嗯,我信你。”柳木梨敛下纷杂的心思,拿了两个杯子,倒了两杯茶,把其中一杯放在他面前。

她以敬酒姿势举起自己这杯茶,笑了笑道:“祝你......前程似锦,来日一路敞亮!”

她低头喝茶,眼中的笑意不达眸底。

卫临野盯着她看了一瞬,抿了抿唇,才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快到正午的时候,村长和里正都过来了,随着他们来的还有几个家属,二狗也在。

他们是来送饯行礼的,因为听二狗说卫临野要去京城准备考试。

不管考试结果最后有没有得进士之名,卫临野起码都是个举人,在乡里也能当教书先生,自然能要好好拉近关系。

总之,村长和里正就是觉得卫临野有前途,他们不能与卫临野坏了关系。

村长提了一坛腌菜和两斤糙米过来,而里正提了一块家里放了许久都没舍得吃的腊肉,还有五斤糙米过来。

这些吃食对于乡野家户来说,已是非常珍贵的了,即便是糙米,很多人家连自己都不舍得吃,更别说送人了。

黄氏忙推却“不不不,这使不得,你们的心意我们全都心领了,但这些吃食你们还是都拿回去自个吃,我们不能要的。”

里正和村长还是默契地把手里的东西要塞给黄氏,黄氏怎么都不接受。

卫临野面色寡情淡漠,语气更是冷淡得无波无澜,“你们拿回去,我不收,若是你们硬要塞过来,那就休怪我无情赶人了。”

在一旁的柳木梨:“......”

这人还真是不给村长和里正面子啊。

可能是卫临野臭着一张脸的样子确实让人觉得有威压感,村长和里正悻悻地收回手。

里正与村长对视了眼,又看向卫临野,讪讪一笑:“行吧,老夫知道了,还是临.......卫举人有清风道骨之气质啊!”

村长也奉承:“是啊,是我们太俗气了,方才冒犯了卫举人,还请卫举人见谅。”

俩老头捧卫临野的话说得还挺中听的,柳木梨认为。

不过看卫临野的面色毫无变化,不过还算有点礼貌,朝里正和村长颔了颔首,“多谢相送,小辈铭记在心,还望里正大人和村长爷爷多多照拂一二。”

“......”

后面这句话好像有点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意思。

里正和村长懵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一同连连点头。

里正笑呵呵:“是是是,请卫举人放心!”

村长也笑道:“卫举人尽管放心,若是有什么问题,老夫与里正大人一定会秉公办事!”

这话就说得就非常有当官那一套。

住在附近的邻里早就看见了里正和村长他们,八卦地凑到卫家院子外。

黄氏没关上院门,就是不想让村里人认为他们家跟里正和村长搞特殊关系,不然以后有什么事,村里人都可能不服村长和里正的处理方式。

谁能想到自家儿子一点都不顾及,直接就跟里正和村长说多照拂之类的话。

黄氏不由得叹了口气,不过他们不收里正和村长送来的礼,旁人也抓不了什么马脚。

里正和村长见院子外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便不多待,纷纷告别,又拎着“礼”回去了。

出了卫家院子,乡亲就七嘴八舌问里正和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