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观察者?”这个词像密钥,试图开启未知的门。李文紧握斧柄,声音沙哑:“你是谁?什么观察者?”

“张海,地质局的,野外生存算半个老手。”男人指指冲锋衣标志,语气平稳。“观察者,就是灾难时没疯掉,反而‘看’得更清的人。”他目光扫过李文的斧头,“你下来时很冷静,路线选得准。而且,你紧张,但眼神没空。我猜,你也有那种‘感觉’,时间变慢?”

李文内心剧震。秘密被一语道破!他张张嘴,最终艰难点头:“……有时。”

“是天赋,非诅咒。”张海上前几步,保持距离,指墙,“看这个。”

墙上有些暗红污迹,像粘稠液体干涸,周围墙体颜色略深。

“阴影留下的。”张海凝重道,“它们有物质基础,算‘排泄物’。吞噬生命有机物,对无机物影响慢,会残留。”

李文脊背发寒。那些阴影竟会“消化”排泄?

“我怎么信你?”

“我醒得早几天。”张海指车库深处,“有装备,就试着观察。我们的天赋,适合在这鬼地方收集信息。”他拿出笔记本,上面是手绘地图,标注阴影活动规律、范围,还有奇怪符号。

“它们有周期,像潮汐。涨潮活跃,退潮缩回某些点,像休眠。对特定声音、光线、材料反应不同。”

李文看着笔记,心中骇然。这人在绝境中不止求生,更在主动研究!这冷静与求知欲,远超他想象。

“还有……其他幸存者吗?”他怀揣希望。

张海眼神一暗:“遇到过。大多疯了,或恐惧到极具攻击性,甚至……被同化。”

“同化?”

“嗯,没立刻死,但接触阴影后,身心异变,慢慢变成……非人物,成阴影延伸。”张海声音低沉,“所以,信任要谨慎。”

尽管信息骇人,但遇到理智且拥有相同天赋的同类,让李文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一丝。他慢慢放下斧头:“李文,之前在图书馆……”

“学生?”张海递过压缩饼干和水,“补充体力。你下面那窝相对安全,但物资有限。得从长计议。”

李文接过,感激又警惕。饼干硬得像石头,水甘甜如泉。他小心收好。

最初几天,两人关系脆弱,像黑暗中互相试探的动物。张海经验丰富,教李文辨认可用物资、设置简单陷阱、处理小伤口。他的装备(刀、绳、药、时好时坏的收音机)是雪中送炭。李文则用其细致观察和慢速感知弥补张海宏观视角的不足。他能发现气流微妙变化预示的新风险,或阴影残留物极缓慢的蒸发。

一次分享罐头时,张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