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点点头,又摇摇头:“现在看不清楚了,像隔着一层雾。”
马三爷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面古铜镜:“看着这面镜子,告诉爷爷你看到了什么。”
守仁凑近铜镜,起初只是看到自己的倒影,渐渐地,镜面似乎泛起涟漪,影像开始变化。
“有个老婆婆...她在招手...咦,她身后还有好多人,都排着队...”守仁的声音越来越轻,眼神逐渐迷离。
马三爷迅速收起铜镜,守仁猛地回过神来,茫然地看着四周。
“果然如此。”马三爷神色凝重地对李老四说,“此子天生通阴阳,能见鬼神。七岁是阴阳眼最盛的年纪,若不加以引导,恐被阴物所扰,损及阳寿。”
李老四和秀英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求教化解之法。
马三爷沉吟片刻,道:“有两种选择:一是封了这阴阳眼,让他做个普通人;二是传授他阴阳之术,引导他正确使用这份天赋。”
夫妻俩面面相觑,一时难以抉择。当晚,李老四彻夜未眠,天亮时,他对秀英说:“马三爷说过,守仁与阴阳有缘。若是强行封印,恐怕违背天意,招来更大的祸患。”
于是,他们决定让守仁跟随马三爷学习阴阳之术。从此,每逢初一十五,马三爷便会来小李庄,教授守仁识符念咒、辨气观相之法。
令人惊讶的是,守仁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复杂的符咒,他看一遍就能记住;晦涩的经文,读两遍便可背诵。马三爷常常感叹:“此子若非生在这乱世,必成一代宗师。”
然而,守仁毕竟还是个孩子,对于阴阳之术的理解有限。一天下午,他在村口玩耍,看见一个浑身湿透的小女孩蹲在河边哭泣。守仁以为是不小心落水的同伴,便上前询问。
“你怎么湿透了?快回家换衣服吧,不然会着凉的。”
小女孩抬起头,脸色惨白,嘴唇发紫:“我回不去了,家在哪里我都忘了。”
守仁正要再问,恰巧村里的铁柱经过,见他对着空气说话,吓得大叫一声跑开了。守仁回头再看,小女孩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晚,铁柱就发起了高烧,胡言乱语中说河边有“水鬼”。铁柱爹怒气冲冲地找上李家理论,幸亏马三爷及时赶到,解释说是守仁年纪小,还不能完全控制能力,并非有意惊扰阴物。
事后,马三爷严肃地告诫守仁:“阴阳两隔,各有其道。你虽能见阴物,但不可随意与之交谈,更不可轻易许诺。否则,不仅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也会扰乱阴阳秩序。”
守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埋下了一个疑问:那些阴物为何滞留人间?它们又该去往何处?
这个问题,在守仁十三岁那年得到了部分答案。
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守仁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竟是马三爷,他浑身湿透,面色苍白。
“师父,您怎么来了?”守仁惊讶地问。
马三爷没有回答,而是径直走进屋内,对闻声而来的李老四和秀英说:“大限将至,我有一事相托。”
原来,马三爷自知阳寿将尽,特地前来交代后事。他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郑重地交给守仁:“这是我毕生所学,名曰《阴阳录》。你好生研习,日后必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