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又对李老四说:“守仁十三岁的劫难将至,三日后若有不测,可开此锦囊。”说着,取出一个红色锦囊交给李老四。

交代完毕,马三爷便要离开。守仁依依不舍,送至村口。临别时,马三爷突然回头,意味深长地说:“记住,阴阳之道,贵在平衡。过刚易折,过柔则废。他日你若行走于阴阳两界,切莫偏袒任何一方。”

三日后,消息传来,马三爷在家中安详离世。同日傍晚,守仁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李老四想起马三爷留下的锦囊,急忙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书:“东南三十里,青云观,清虚道长。”

此时,守仁的呼吸已经微弱至极,面色青紫,仿佛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李老四不敢耽搁,立即借了辆马车,连夜赶往青云观。

暴雨如注,山路泥泞。马车行至半路,车轮陷入泥坑,无论如何也拉不出来。眼看守仁气息越来越弱,李老四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前方出现一点灯光,隐约可见一座道观的轮廓。李老四大喜,抱着守仁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奔去。

道观门前,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早已等候多时,仿佛早知道他们会来。

“贫道清虚,恭候多时了。”老道士微微一笑,引他们入内。

清虚道长检查了守仁的状况,神色凝重:“此乃‘阴煞缠身’,若非马道友提前以符咒护住心脉,恐怕早已魂归地府。”

说罢,他取出一套银针,在守仁周身要穴施针。又画了一道符,烧化后兑水灌入守仁口中。

约莫一炷香后,守仁悠悠转醒,第一句话便是:“我看见了师父,他站在一条大河对岸,向我招手。”

清虚道长点点头:“马道友魂魄未远,特意前来指引。你命中有此一劫,过了今日,可保平安至花甲。”

守仁在青云观休养了七日。期间,清虚道长传授了他一些基本的吐纳之法,帮助他平衡体内阴阳二气。临别时,道长语重心长地说:

“你命格特殊,注定要行走于阴阳两界。但切记,过阴入阳,皆有其时。未满十六,不可再施阴阳之术;年至花甲,需放下一切,静待天命。”

带着这份告诫,守仁回到了小李庄。此后数年,他谨遵师命,不再使用阴阳之术,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识字,帮父母干活。只有偶尔在梦中,他会看见一些模糊的身影,听见一些遥远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他,阴阳两界的缘分,远未了结。

第三章 姻缘

民国三十八年,李守仁十六岁了。此时的他已经长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因读过几年私塾,言谈举止比一般农家子弟多了几分文雅。

这年春天,媒婆王婶上门提亲,说的是邻村苏家的姑娘苏小梅。苏家是书香门第,虽家道中落,但家风严谨。小梅年方十五,知书达理,容貌清秀。

李老四和秀英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守仁却有些犹豫。自从十三岁那场劫难后,他虽不再使用阴阳之术,但偶尔还是会看见一些异象。他担心自己的特殊体质会连累未来的妻子。

一日,守仁独自来到马三爷坟前祭拜,诉说心中的困惑。祭拜完毕,正准备回家,忽听身后有人呼唤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