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角落里,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格外醒目——他整个人蜷缩在阴影里,双臂紧紧抱着膝盖,头深深埋着,像一颗拒绝与世界沟通的、坚硬的石头。

他周身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将其他孩子的窃窃私语和打量都隔绝在外。

“他叫石头。”陆北辰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低沉而平稳,像深潭投下的一颗石子,没有涟漪,“来了一个月,没说过一句话。”

他没有解释更多,但那平淡的陈述里,苏晓梦听出了一丝被深深掩埋的无奈。

上午的识字课由陆北辰主导。他站在那块小小的、坑洼不平的黑板前,身姿依旧带着军人的挺拔。

他写的字是标准的正楷,横平竖直,锋芒内敛,一如他本人。然而,他的讲解却像在作军事报告,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却缺乏能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的温度。

大多数孩子勉强听着,眼神却已飘向窗外觅食的麻雀。

苏晓梦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方,感受着身下粗糙木凳传来的冰凉触感。

她的目光掠过那些懵懂或游离的小脸,最后定格在角落的石头身上。

他维持着那个自我封闭的姿势,一动不动,仿佛与阴影融为了一体。

一种属于心理学博士的专业直觉在她心中悄然苏醒——这不是简单的害羞或抵触。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像出笼的麻雀般冲向院子。石头却依旧维持着他的姿势,直到一个调皮的男孩跑过时,故意撞了一下他的桌子。

“哑巴!木头疙瘩!”那男孩嬉笑着喊道。

这一声像投入死水中的石子。

一直沉默的石头猛地抬起头,那双眼睛里不是委屈或泪水,而是一种近乎狂暴的愤怒和恐惧。

他像一头被彻底激怒的小豹子,喉咙里发出不成调的嗬嗬声,猛地扑向那个男孩,用头撞,用手抓,用指甲掐,动作毫无章法,却带着一种毁天灭地的绝望。

场面瞬间混乱。孩子们的惊叫声,石头的嘶吼声,混杂在一起。

陆北辰的反应极快,他几个大步上前,凭借绝对的力量优势,轻易地将扭打在一起的两个孩子分开。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带着毋庸置疑的控制力。

那个挑衅的男孩被他严厉的眼神一扫,吓得噤声缩脖。

但面对石头,他那套军人的威严似乎失效了。石头在他手里剧烈地挣扎,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不在现场,只剩下本能的战斗和逃跑反应在疯狂运转。

“他需要的是共情和理解,不是压制。”一个清晰冷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陆北辰侧头,看到苏晓梦不知何时已走了过来。

她的脸上没有寻常女性见到暴力场面时的惊慌,也没有对石头行为的厌恶,只有一种沉静的、专注的观察。

她没有立刻靠近,而是在几步远的地方蹲了下来,视线与仍在陆北辰钳制下挣扎的石头保持平行。

她没有说话,只是放缓了呼吸,用一种稳定而柔和的目光,轻轻地笼罩住他。那目光像初春解冻的溪水,没有攻击性,只有包容的暖意。

她开始用极轻、极缓的语调说话,声音不大,却奇异地穿透了石头粗重的喘息声:“没事了……危险已经过去了……这里很安全……”

她没有试图讲道理,也没有追问“为什么打人”,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安抚性的词语,像是在为一个受惊的灵魂构筑一个临时的、安全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