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提到里正,语气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清水镇再小,也有基本的秩序。张婆娘这种欺软怕硬的,最怕的就是见官。
王侄女见势不妙,拉了拉张婆娘的袖子。
张婆娘脸色变幻,最终悻悻地收回手,嘴上却不饶人:“哼!牙尖嘴利!我看你能嚣张到几时,我们走。”
两人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摊主李叔松了口气,连忙给苏锦称米,还多抓了一小把:“锦娘,别跟她们一般见识。”
苏锦付了钱,道了谢,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她拂了柳文昌的面子,自然会有人为了巴结柳文昌给她使绊子。
果然如她所料,苏锦小小年纪勾搭外男的谣言在小小的清水镇传开了。
赵氏愁得寝食难安,嘴角起了好几个燎泡。苏锦却异常平静,每日里只是埋头刺绣,仿佛外界的一切风雨都与她无关。
“锦娘,你还有心思绣这个!”赵氏看着女儿手下那幅愈发精美的《锦绣山河图》,又是心疼又是焦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这绣品再好,怕也是没人买啊!”
苏锦抬起头,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娘,别急。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东西,总会有人识货的。”
她心中有盘算,清水镇太小,柳文昌虽只是个秀才,但读书人在此地地位颇高,他有意散布谣言,自然无人敢明着与她家来往。
但她的目标,从来不是这方寸之地。
前世,她为柳文昌绣过无数作品,其中不少被柳文昌拿去巴结上官,甚至流入宫中,得了贵人青睐。
这一世,她要用这双手,为自己绣出一条通天坦途。
几日后,苏锦娘将完成的《锦绣山河图》仔细包好,又带上几件平日里绣的精致小件,对赵氏道:“娘,我去一趟县城。”
“去县城?你一个姑娘家,要不阿娘陪你去。”赵氏担忧道。
“放心,我找隔壁张叔雇他的牛车,快去快回。”苏锦娘语气坚定。
县城里有更大的绣庄,有更大的市场,她必须走出去。
赵氏拗不过女儿,只得千叮万嘱让她小心。
县城比镇上繁华百倍。
苏锦没有去那些门面光鲜的大绣庄,而是循着前世的模糊记忆,找到了一家名为云裳阁的铺子。
这铺子门脸不大,装潢古朴,进出之人皆衣着体面,气度不凡。
前世,苏锦的一幅绣屏就是经由此店掌柜之手,献给了某位巡抚大人。
苏锦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掌柜的是个五十岁上下的清瘦男子,姓周,正趴在柜台低头拨弄着算盘。
见进来个衣着朴素的小姑娘,只当是走错了,抬了抬眼皮:“小姑娘,要买什么?”
苏锦不卑不亢,将包袱放在柜台上:“周掌柜,我不买东西,我想卖绣品。”
周掌柜闻言,这才正眼打量她,见她年纪虽小,但眼神清亮,举止沉稳,不似寻常村姑,便道:“拿出来瞧瞧。”
苏锦缓缓展开《锦绣山河图》。刹那间,周掌柜的呼吸一滞。
只见绣面上,群山巍峨,江河奔流,云霞缭绕其间,气势恢宏磅礴。
更难得的是针法,竟还夹杂着失传已久的“滚针”和“虚实针”,使得山石有棱角,水流有动态,云雾有层次,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