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我倚着冰冷的栏杆,对着远处灰蒙蒙的城市天际线深深吸气,试图让凉风灌满疲惫的胸腔。
刚吐出一口浊气,一种微妙的、被注视的异样感便爬上了脊背。
我下意识地低头,望向下一层平台——他不知何时已在那里。
背倚着栏杆,姿态放松,目光却遥遥地、沉静地向上望来,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潭。
空气瞬间凝滞,连风都似乎停止了流动,只剩下那穿透空间的、无声的对望……
甚至,连校外短暂的喘息时刻也无法幸免。
某个周日中午,为了避开大道上拥堵的车流,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蜷缩在学校附近一条狭窄、潮湿的小巷里等待家长。
百无聊赖中,我低头反复折叠着手中的雨伞。突然,前方一个撑着伞匆匆赶路的人差点撞到我!我惊得猛地向旁边一闪,视线本能地追随着那个冒失的身影移动。
然而,目光扫过的轨迹,却毫无缓冲地、直直撞上了另一道视线。
怎么又是他?
好似他也在躲避那个撑伞的人,身体微微侧向我这边。
就在一瞬间,在潮湿拥挤的小巷里,在伞面滴落的水珠声和路人仓促的脚步声中,我们的目光再次精准地、避无可避地交汇了。
他的眼中似乎也闪过一丝来不及掩饰的错愕。
那一刻,巷外车流的喧嚣、雨伞滴答的水声、甚至刚才被撞的惊吓,都瞬间褪去。世界被压缩成这方寸之地,只剩下我们两人,隔着湿漉漉的空气和几步的距离,进行着又一次无声的、却震耳欲聋的对视仪式。
那一刻,巨大的荒谬感和无处可逃的烦闷勒紧了我。
感觉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巨大的网,以这所学校周边为边界,无声地笼罩下来。而我和他,就是这张网上两个被随机抛掷、却注定不断靠近又弹开的点,每一次碰撞都带着令人不适的精准。
我们相遇的次数多到反常。
不止让我记住了他,从他眼神里闪过的波澜,我知道,他也记住了我。
我们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每日的对视精准得像雷打不动的打卡,他的眼睛总在我毫无防备时突然出现。这种像被钉死在预定轨迹上的感觉让我脊背发凉。
我的行踪毫无规律,他更不可能预知,但那双眼睛永远等在拐角、走廊在内等一切我会抬头注意到的地方。甚至,在校园里,我只有在女厕所和宿舍里没遇见过他……
这双甩不掉的眼睛,如同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固执地嵌入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对视都像一次小小的、无声的爆炸,在我疲惫的高三时光里,炸开一圈圈名为“困惑”和“抗拒”的涟漪。
为什么哪都有他?到底为什么?
3 裂缝·喧嚣中的暖灯
那点深埋的烦厌,在一次寻常的排队等待中,被一个猝不及防的笑悄然撬开了一道缝隙。
正是饭点的高峰,空气里弥漫着饭菜蒸腾的热气和千百种声音混合的嗡鸣。
我排在一条长龙的尾巴上,机械地随着人流向前挪动。
队伍蜗牛般移动的枯燥让人精神涣散,我下意识地侧过身,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旁边那条同样拥挤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