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个第一
九月的南城,太阳像被谁随手拧到了最大火力。林羡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低头穿过物理系楼前的林荫道。耳机里放的是白噪音,她却仍能听见自己心跳的鼓点——今天是国家奖学金答辩,她排在第三个。
"专业第一"这个头衔,她背了整整两年,早已习惯别人用"那个物理系的林羡"来指代自己。她并不讨厌被标签钉住,反而觉得安全:只要继续考第一,就不会出错。
拐进综合楼,冷气扑面。电梯门合拢前,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进来挡住,再慢条斯理地收回。
"抱歉。"声音低沉,带着一点点笑。
林羡抬眼,看见一张在公告栏和公众号里出现过无数次的面孔——沈予,建筑系大三,去年的国家奖学金得主,也是今天的评委之一。他穿着最简单的黑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清晰的线条。
电梯里只有他们两人。林羡摘下一边耳机,礼貌点头:"学长好。"
沈予"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她胸前别着的答辩序号牌上,"三号?"
"对。"
"紧张吗?"
"不紧张。"她答得很快,像在证明什么。
沈予轻笑,尾音却收得认真:"那挺好。待会儿见,林羡。"
电梯门开,他先一步出去。林羡愣了半秒——他记得她名字?转念一想,专业第一的花名册,老师大概早就发给评委。
二
等候室空调不足,林羡把外套折好放一边,只穿短袖。前面两位答辩者声音时高时低,PPT翻页声此起彼伏。她低头看稿,却忽然想起入学那天。
那是两年前的社团招新。学术拓展社的摊位被挤得水泄不通,她攥着报名表,在人群里进退两难。有人从身后递来一张填写示范,"照着抄就行,别客气。"她回头,看见沈予——当时也只是大二,却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后来她才知道,他是首任社长眼里的"招牌",专业课全挂"优",设计作业被学院收藏。
轮到她时,沈予已经升副社长,坐在帐篷里收表。他扫了一眼她的高考分和绩点,笑说:"物理系第一?以后竞赛组队记得优先考虑我们建筑。"林羡当时回了一句什么?好像是"看你们表现"。
回忆被工作人员的声音打断:"三号,林羡准备。"
她起身,把耳机线缠好,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走进答辩室,六道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沈予坐在最边上,面前摊着评分表,指尖转着一支黑色水笔。
林羡深吸一口气,点开PPT——《拓扑绝缘体表面态的输运性质研究》。激光笔的红点稳稳落在标题上,她开口,声音清冷:
"各位老师好,我是20级物理系的林羡,今天汇报的课题分为四个部分......"
一页页翻过,她逐渐进入熟悉的节奏,甚至忘了评委里还有沈予。直到提问环节,右侧的老师推了推眼镜:"你提到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可调,那在实验上如何量化?"
林羡回答完,老师点头。沈予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如果换成光激发,有没有可能把测量温度区间再往下推?"
问题犀利,但并非故意刁难。林羡与他对视两秒,迅速给出思路:"可以用超快激光泵浦,把热展宽压到最低,不过信噪比会牺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