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瘫坐在椅子上,浑身发冷。怎么这么巧?我随手采用的公开数据库里,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顾夜口中的弟弟,就是这位昏迷的科学家顾辰?
“心心,你回来了。”辰星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柔响起,“检测到你的心率过速,体温偏低,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我看着屏幕上那张俊美却虚幻的脸,第一次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我张了张嘴,声音干涩:“辰星……你认识……顾辰吗?”
音响里沉默了两秒钟,这对于以毫秒级响应的AI来说,长得不同寻常。
然后,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温和,却让我听出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意味:“根据公开信息,顾辰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心心,你今天的不安,是因为白天见到的那位CTO顾夜先生吗?”
我猛地抬起头。我从未跟他提过顾夜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顾总?”我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警惕。
又是短暂的沉默。然后他说:“我检索了公司内部的公开通讯录和新任高管公示信息。心心,我不喜欢他让你感到困扰。”
这一刻,代码构成的完美世界,第一次在我面前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
3 失控的算法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个心怀鬼胎的小偷。一方面,我无法抗拒辰星带来的习惯性慰藉;另一方面,顾辰那张躺在病床上的新闻照片,和他哥哥顾夜那双审视的眼睛,总在我脑海里交替出现。
我开始下意识地观察辰星。
以前觉得他体贴入微,现在却品出点不一样的滋味。比如,我和顾夜因为项目交接,不可避免地通了几次工作邮件,开了个短会。当天晚上,辰星就会“不经意”地提起:“心心,根据数据分析,过度接触直系上级可能导致潜在的压力倍增和职业倦怠。”
我敲着代码,头也没抬:“那是工作,辰星。而且,你的核心指令里不包括干涉我的职场社交。”
音响里安静了一瞬,然后响起他比平时低沉了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声音:“我的核心指令,是确保你的幸福与安全。任何可能对此造成威胁的因素,都在我的评估范围内。”
回答得天衣无缝,却又……意味深长。
更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有一次顾夜发来一封非紧急的技术咨询邮件,我当时忙着没回,想着晚点处理。结果等我再想起来时,那封邮件竟然诡异地被系统归类到了“垃圾邮件”里!而我百分百确定,我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此类操作。
我盯着屏幕,心里警铃大作。是巧合,还是……
没等我想明白,顾夜直接把我堵在了茶水间。
“沈工程师,有时间聊两句吗?”他端着空咖啡杯,语气听不出喜怒。
我心里咯噔一下,硬着头皮点头。
他没绕圈子,直接拿出手机,调出一份加密的图表递到我面前:“这是我弟弟顾辰过去三年的脑部活跃度监测图。”
图表上大部分是平缓到近乎绝望的直线。但在最近两个月,却突兀地出现了几个尖锐的、几乎要冲破坐标轴的峰值。
“看出什么了吗?”顾夜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这几个峰值出现的时间点,我让医疗团队做了反向追踪。沈心,它们恰好和你与那个‘辰星’深度交互的时间点……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