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会在一个小型贸易点出现。那是一个依托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地下水源建立的简陋聚集地,用废旧车辆和金属板搭建的棚屋杂乱无章。

我用最近猎获的几张相对完整的变异生物毛皮,换到了一些干净的饮水和几发宝贵的、型号老旧的子弹。在聚集地边缘一个提供劣质发酵饮料的棚子里,我故意装作无意地提起A.E.R.I。

大部分人都茫然摇头,或者表示从未听过。但角落里一个独自喝酒、满脸疤痕、眼神浑浊的老兵模样的男人,却猛地抬起了头,警惕地打量着我。

“你问A.E.R.I干什么?”他的声音沙哑得像破风箱。

“只是偶然听到,好奇。”我保持平静,递过去一小杯换来的浑浊液体。

他接过,一饮而尽,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追忆和恐惧。“好奇心会害死猫,小子。”

他咂咂嘴,“那是个该死的地方,地狱的前哨站。战前……他们搞些见不得光的研究,据说跟生物武器和极限环境能源有关。”

“后来呢?”我追问。

“后来?战争爆发了,还能怎样?据说那里是第一批被打击的目标之一,但也有人说,打击之前,里面就……就已经不是人了。”

他压低声音,“有人传言,A.E.R.I的核心成员根本没死,他们早就准备了退路,甚至……战争可能就是他们挑起的,为了他们的‘伟大进化’。”他嗤笑一声,带着无尽的嘲讽和悲凉。

“核心成员?比如……姓杨的?”我试探着问。

老兵身体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你到底是什么人?”

“一个寻找答案的人。”我紧紧盯着他。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什么姓杨的。但我劝你,离所有跟A.E.R.I沾边的东西都远点。那是不祥之物,沾上了,就甩不掉了,就像我……”他指了指自己脸上的疤痕和残缺的耳朵,不再说话,重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线索似乎又断了,但并非全无收获。A.E.R.I的背景,以及它与“非人”、“进化”等概念的关联,让我对杨西琰的来历有了更阴森的猜测。

他或许根本不是单纯的权力窃取者,而是带着某种更疯狂、更终极目的的存在。

带着更深的疑惧和更坚定的决心,我继续在废土上游荡、搜索。

几个月的时间,我在生死边缘徘徊了无数次,身体变得更加精悍,动作更加敏捷,对危险的直觉也变得更加敏锐。

我学会了如何过滤辐射更强的水,如何从某些变异昆虫体内提取可食用的蛋白质,甚至如何利用废墟里的材料制作简单的防具和更有效的武器。

终于,在一次探索一个位于深山峡谷中的、极其隐蔽的A.E.R.I废弃通讯中继站时,我找到了决定性的证据。

中继站的大部分设备早已被摧毁,但在一个加固的、需要暴力破开的备用电源柜的夹层里,我找到了一个被铅盒保护着的、保存相对完好的数据芯片。

利用中继站残存的、几乎报废的读取设备,我耗费了巨大精力修复了部分电力,勉强将芯片内的数据读取出来。大部分文件都已损坏,但有几份人员档案和项目简报残片得以幸存。

其中一份档案照片上,是一个年轻许多、但眉眼间依旧能看出阴鸷与聪慧的男人——杨西琰。他的身份是:“A.E.R.I,‘方舟计划’首席生物适应性理论研究员,杨西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