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是对的。”我勉强平静下来,“我能提前下班吗?明天早上再来完成工作。”
李强显然松了口气:“好,我送你回去。”
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点,我却毫无睡意。女尸最后的话语在我脑中回荡:“证据...在我左手指甲里...蓝色的纤维...”
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么一个无辜的人可能正在被冤枉,而真凶却逍遥法外。
我打开电脑,搜索了这起案件。受害者名叫苏雨晴,28岁,是一名时尚杂志编辑。嫌疑人则是她的男友周磊,现场有他的指纹和DNA,动机据说是感情纠纷。报道称苏雨晴的遗体是在自家公寓的浴室中被发现的,初步判断死亡时间介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一切看起来都指向周磊,除了一个细节——报道提到周磊坚称自己无辜,声称虽然去过苏雨晴家,但离开时她还活着。而警方在苏雨晴的指甲缝里确实发现了与周磊衣服一致的纤维,这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之一。
但如果苏雨晴说的是真的,她指甲里还有另一种纤维,蓝色的,不属于周磊?
我看了看时间,凌晨三点半。决定已经做出——我必须回去检查苏雨晴的左手指甲。
第二章 隐藏的证据
清晨五点,我悄悄返回殡仪馆。夜班保安已经换岗,早班人员还未到达,这正是最好的时机。
化妆室里,苏雨晴的遗体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几小时前那惊人的一幕从未发生。我深吸一口气,戴上手套,轻轻拿起她的左手。
果然,在指甲缝里,除了几丝明显的黑色纤维(应该来自周磊的衣服),我还发现了一些细微的蓝色纤维。我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出,放入证物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入殓师,我深知保护证据的重要性。
接下来该怎么办?直接交给李强?他显然不会相信这些纤维是来自一具“说话”的尸体。我需要更多证据。
我重新检查苏雨晴的遗体,这次更加仔细。在她的右手肘内侧,我发现了一个微小的针孔,周围有轻微淤青。这很奇怪,因为尸检报告只提到了头部外伤(致死原因)和防御性伤口。
我拍下照片,正准备继续检查,门外传来脚步声。我迅速整理好一切,假装在准备工作。
门开了,是李强和一位穿着得体、面色憔悴的中年妇女。我认出她是苏雨晴的母亲。
“林师傅,你这么早就来了?”李强有些惊讶。
“我想早点完成工作,让家属能尽快安排后事。”我平静地回答,手心却微微出汗。
苏雨晴的母亲走向遗体,眼泪无声滑落:“我的雨晴...她这么爱美,走的时候也一定要漂漂亮亮的。”
我点头保证:“我会尽全力的。”
趁李强安慰苏母的间隙,我装作不经意地问:“李警官,案件的侦破还顺利吗?”
李强叹了口气:“证据确凿,只是周磊一直不认罪。这种人我见多了,不到最后不会松口。”
“所有的证据都没有疑问吗?”我试探着问。
“法证很完善。”李强语气肯定,“特别是受害者指甲里的纤维,与周磊常穿的一件毛衣完全一致。典型的防卫性抓伤留下的证据。”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我昨晚好像注意到她左手指甲里还有些别的纤维,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