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唯一抢救出来的东西,也是她无法修复的过去。
她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近乎颤抖地,拂过那焦黑的封面。指尖传来的,不是纸张的温润,而是某种死亡般的粗砺与冰冷。每一次触碰,都像是在重新撕开一道从未愈合的伤口。
她尝试过无数次,像修复任何一本旧书一样,去修复它。她准备好了所有工具,研究了各种修复严重火损文献的方法。但每一次,当她真正面对它时,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无力感便会将她吞没。她无法像对待《菜根谭》那样冷静、客观。这里的每一道焦痕,都连着她的血肉。
“只要一息尚存,就值得修复。”她对自己说过的话,此刻显得如此苍白。
她猛地合上抽屉,落锁。仿佛要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再次牢牢锁进黑暗深处。
她需要空气。
她快步走到窗边,猛地推开窗户。夜晚微凉的风灌入,吹动她额前的碎发。她深深呼吸,试图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情绪。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楼下的街道。
一个穿着昂贵西装、却显得无比落魄的中年男人,正漫无目的地在街对面徘徊,眼神空洞地望着车流,像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幽灵。(秦风)
不远处,一个年轻的女孩蹲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肩膀微微抽动,显然是在哭泣。(夏晓)
更远的转角,一个男人靠在墙上,脚边散落着几个空啤酒罐,他仰着头,看着城市被光污染遮蔽的、看不见星星的夜空,身影充满了挫败感。(李想)
三个破碎的灵魂,在同一个夜晚,不约而同地游荡到了“落日书斋”的附近。他们尚未察觉彼此的存在,更不知道这家亮着温暖灯火、仿佛与世隔绝的书店,将会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
阿晴静静地看着,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没有怜悯,也没有好奇,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了然的平静。
她知道,明天,或者后天,总有人会推开那扇门。
就像曾经的她,也需要一个地方躲藏一样。
她轻轻关上了窗,将夜色与那些无声的悲伤,重新隔绝在外。
书店内,最后一丝落日余晖早已消散,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弥漫在空气中的、等待被修复的,书的呼吸。
2 破碎的来访者们
次日,“落日书斋”依旧在固定的时间开门营业。阳光透过窗户,将空气中的尘埃照得如同漂浮的金粉。阿晴像往常一样,擦拭书架,整理书籍,为绿植浇水,仿佛昨夜窗前那惊鸿一瞥的三个破碎身影,只是都市夜晚常见的、与她无关的幻影。
然而,某种无形的引力,正在将那些漂泊的灵魂,牵引至此。
秦风:被掏空的躯壳
他是第一个推开那扇沉重木门的人。 “欢迎光临。” 阿晴的声音从书架深处传来,平淡,没有多余的热情,像一阵微风。 秦风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昂贵却布满褶皱的西装领口。这个动作是过去十几年职场生涯刻入骨髓的习惯,尽管此刻毫无意义。他的眼神是空洞的,像两个被掏空的洞,里面盛满了被时代洪流冲刷上岸后的茫然与疲惫。
他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一排排书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优秀到卓越》、《狼性管理》……这些曾经被他奉为圭臬、摆在办公室最显眼位置的书名,此刻看来像是一种尖锐的讽刺。四十二岁,科技公司中层,二十年兢兢业业,最终在一场名为“组织结构优化”的浪潮中,被轻飘飘地“毕业”了。连告别仪式都没有,只有HR一封冰冷的邮件和一份按规矩办事的补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