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识:槐叶间的遇见
2008年的秋,燕园的银杏刚染黄边缘,中文系的林知夏抱着一摞《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正往图书馆走。
风卷着槐树叶落在书页上,她弯腰去捡,指尖却先触到了一片冰凉的金属——是一把折尺,尺身上还沾着淡灰色的铅笔屑。
“同学,能麻烦递一下吗?”
男声清冽,像秋日里晒透的阳光。林知夏抬头,撞进一双亮得像碎星的眼睛。
男生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牛仔裤膝盖处沾着点点石膏粉,手里还攥着半张建筑草图,纸上的线条利落又温柔。
他是建筑系的沈砚,后来林知夏才知道,这名字在建筑系的公告栏上常跟“一等奖”连在一起。
那天是校园文化节,沈砚带着建筑系的学弟学妹搭展区模型,林知夏则负责中文系的文字展板。
展区挨在一起,她总看见沈砚蹲在地上,手里捏着迷你砖块,一点点拼出老北京胡同的轮廓。
有次她递过去一瓶矿泉水,他抬头笑时,嘴角有个浅浅的梨涡:“谢谢,你们展板上那句‘把日子过成诗’,写得真好。”
后来他们常在图书馆遇见。沈砚总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硫酸纸和比例尺,林知夏则在对面读稿子,偶尔抬头,能看见阳光落在他认真的侧脸上,把他额前的碎发染成浅金色。
他会给她带食堂刚出炉的糖三角,她会帮他整理画乱的设计说明——她的字娟秀,他的字刚劲,两种笔迹落在同一张纸上,竟格外和谐。
只是林知夏偶尔会觉得累。有次帮沈砚搬模型材料,走了没几步就头晕,扶着墙缓了好一会儿。
沈砚紧张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却笑着摇头:“没事,可能昨晚改稿子睡晚了。”她没在意那阵突如其来的疲惫,就像没在意秋日里偶尔落下的槐叶,总以为是寻常的季节更替。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有些看似偶然的疲惫,会在后来的日子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2 相爱:模型里的时光
确定关系是在冬至。沈砚带林知夏去了建筑系的模型室,推开门时,她愣住了——角落里摆着一个迷你公寓模型,客厅有小沙发,阳台爬着塑料做的藤本月季,卧室的窗台上,还放着一个小小的玉兰花摆件。
“这是……”林知夏的声音有点发颤。
“我们以后的家。”沈砚挠了挠头,耳尖泛红,“你说喜欢带阳台的房子,喜欢玉兰花,我都记着。”
那天晚上,他们在模型室里吃了速冻饺子,窗外飘着细雪,室内的台灯暖得像一团火。
沈砚给她讲自己的设计理念,讲想让建筑有“温度”,林知夏则拿出笔记本,给他读自己写的小故事——故事里的男孩叫“砚”,女孩叫“夏”,他们在大学里相遇,一起把日子过成了诗。
恋爱后的日常,满是细碎的温柔。沈砚熬夜画图纸,林知夏会泡一杯热牛奶放在他手边,顺便帮他把散落的铅笔削好;林知夏改稿子到深夜,沈砚会悄悄煮一碗番茄鸡蛋面,面条煮得软乎乎的,怕她胃不舒服。
他们合租的小公寓在六楼,没电梯,每次沈砚从设计院回来,都会先把林知夏买的菜拎上去,再下来接她——他总说“你细胳膊细腿的,别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