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镜”是他的“监工”,也是他的“助手”。它高效、冷酷,永不疲倦。但它不懂隐喻,不懂反讽,不懂诗意,更不懂人性的复杂与微妙。而正是这些“不懂”,构成了周毅存在的价值,也构成了他痛苦的根源。

他端起桌上的马克杯,喝了一大口早已冷透的浓缩咖啡。苦涩的液体无法唤醒味蕾,只剩下纯粹的化学刺激,用以对抗不断侵袭的疲惫。他的KPI面板在屏幕一角实时显示:今日处理量 5872条,准确率99.8%,效率评级S。这些数字是他价值的唯一体现,也是他能够坐在这里的凭仗。

然而,代价是什么?

是下班后,脑海里无法驱散的血腥画面,像劣质的恐怖片一样反复播放。 是走在街上,看到人群会下意识地分析他们的微表情,判断其“潜在风险”。 是对所有新闻和信息都抱持着本能的怀疑,无法再轻易地相信任何事物。 是越来越长的失眠夜晚,需要靠酒精才能勉强入睡,而耳鸣声从未停止。 是情感上的“解离”,仿佛灵魂出窍,看着自己像个行尸走肉般生活,无法对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邀约产生真正的共鸣。

公司提供的心理咨询师说他处于“重度职业倦怠”边缘,建议他休假。但他不敢。上个月的裁员名单还历历在目,被优化掉的,首先是那些“效率”不达标,或者“心理素质”不过硬的。AI“明镜”系统正在不断升级,学习和模仿人类审核员的判断模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们这些“人形过滤器”被完全取代,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屏幕上那些直观的负面内容,更让人窒息。

就在这时,耳机里“明镜”的提示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飘忽的思绪。 “编号7398内容,用户‘牧云人’,文本信息。语义模糊,无明确关键词触发,无意义信息概率65.4%,疑似乱码,建议删除。”

周毅的目光机械地移到中屏。那是一条极其简单的文本,没有配图,没有话题标签,孤零零地躺在信息流里。

蝉鸣渗入石, 医嘱簿上墨迹干, 静待晚风至。

三行字。短得像一声叹息。

周毅的手指已经悬在了【删除】键的上方。他的肌肉记忆几乎要完成这次点击。无意义信息,疑似乱码,AI建议删除——标准的处理流程。

但就在指尖即将落下的瞬间,它停住了。

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被塞入了一粒形状奇异的沙子,发出了卡顿的、刺耳的摩擦声。

这沙子,就是这三行字。

它们太安静了。与周围那些咆哮的、煽动的、诱惑的、恐吓的信息格格不入。它们不像乱码,乱码是混乱无序的。而这三行字,有一种奇异的、内敛的秩序感。

“蝉鸣渗入石……”他默念了一遍。声音在干涩的喉咙里几乎没有发出。但脑海里,却仿佛真的听见了那夏日午后,尖锐而持久的蝉鸣,以及那种声音仿佛具有渗透力,能钻入坚硬石头的意象。

“医嘱簿上墨迹干……”一种医院特有的、带着消毒水味道的寂静画面浮现出来。是等待?是终结?还是一种无奈的平静?

“静待晚风至。”结局。一种不抱希望,但也并不绝望的等待。

这不是乱码。

这是一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