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 旧书页泛黄, 墨香混着药香飘, 往事如潮涌。
阅读,疾病,回忆。一种沉静的、面向过去的姿态。
周毅一篇篇地往下翻,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滑动,内心却仿佛被这些简短的句子浸泡得逐渐柔软。这些文字没有抱怨,没有煽情,只是极其克制地、白描般地记录着瞬间的观察与感受。它们关于疾病,关于孤独,关于对自然的向往,关于对往昔的追忆,也关于在困境中捕捉到的细微美好。
他发现,阅读这些俳句,成了他在灰色牢笼里的一种秘密呼吸。当屏幕上再次闪过令人不适的内容时,他会在心里默念一句“暖阳踱步至床沿”,仿佛真的有一缕阳光照进了他阴冷的心室。当小李又分享什么猎奇内容时,他会想起“心随雁阵远”,让自己的思绪短暂地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工位。
他的情感神经,像冻土下蛰伏的种子,被这些诗意的水滴悄然唤醒,开始冒出极其细微的绿芽。他会因为一句诗而感到片刻的宁静,会因为另一句而泛起淡淡的忧伤。这种“感受”本身,对他而言,已是久违的奢侈。
他甚至开始尝试理解这种文体。他偷偷在网上搜索了“俳句”,才知道这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短诗,通常由五、七、五共十七个音组成,注重瞬间意象的捕捉和季节感的体现。“牧云人”写的,正是这种格式的中文俳句。这种形式上的认知,让他对发布者更多了一份好奇——这是一个懂得这种相对冷门诗体的人。
一天下午,他正在审核一段充满网络骂战的视频,双方言辞激烈,面目扭曲。就在这时,“明镜”系统提示,“牧云人”发布了新内容。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切了过去。
(最新发布) 孤鸟栖寒枝, 暮色四合无人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意境,比之前的都要清冷、孤寂。“孤鸟”、“寒枝”、“暮色”、“无人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更是透着一股浓郁的、仿佛要与世界告别的意味。
周毅的心猛地一沉。
之前那些诗,虽然也涉及病痛和孤独,但总还带着一丝对温暖的捕捉,对往昔的留恋。而这一首,气息明显黯淡了下去。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以及“云深不知处”所暗示的消失与隐匿,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他是不是病情恶化了?是不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是不是……快要放弃了?
这种猜测像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他的心脏。他发现自己无法再仅仅作为一个遥远的、沉默的读者。他想要知道“牧云人”到底是谁,他(她)正在经历什么。这种冲动如此强烈,甚至压倒了他一贯的谨慎和对规则的遵从。
他知道这不对,这很危险。利用职权窥探用户隐私,是严重违纪。一旦被发现,他不仅会失去这份工作,甚至可能在这个行业里再也无法立足。
但是,那个发布“孤鸟栖寒枝”的“牧云人”,那个可能正在某个角落独自面对生命严寒的人……他无法坐视不理。那些诗句曾给过他慰藉,现在,他感觉自己似乎有责任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确认对方是否安好。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源于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