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史馆,坐落于皇宫的东南角,是一个安静得有些过分的地方。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喧嚣吵嚷,只有一股陈年的书卷气和墨香。

白沐抱着他那一大卷记录着血腥场面的竹简,走进了史馆的大门。

馆内的史官们,大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一个个正戴着老花镜,伏在案上,与故纸堆为伴。

看到白沐进来,一个须发皆白,看起来是主管的老史官抬起了头。

他叫王安,是史馆的馆长,一辈子都耗在了这里,对“真实”二字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白沐,今日朝会与午门监斩,可有记录?”王安的声音有些沙哑。

“王大人,皆已记录在此。”

白沐将怀里沉重的竹简放到了王安的桌案上。

竹简铺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混合着墨香,弥漫开来。

王安的眉头微微一皱。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卷,那是记录朝会的内容。

当他看到“太子萧玄,无证,请杀忠勇侯。帝准”这十二个字时,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他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一丝疑惑。

“无证?”

王安喃喃自语。

他也是朝会的一员,自然也在场。

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感受到了太子萧玄身上那股“天命所归”的金色光辉。

在那股力量的影响下,他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下意识地认为,太子所言,即是天意,即是真相。

可现在,被白沐这冰冷的十二个字一提醒,他才猛然惊觉。

对啊,证据呢?

从头到尾,太子殿下除了那句“梦中得先人示警”,什么证据都没有拿出来。

王安的心沉了下去。

他放下这卷,又拿起了下面记录监斩过程的竹简。

“太子曰:‘前世站错队,今生该有此下场’。”

“忠勇侯府七十二人,尽数被斩……其中,三岁以下幼童五人,六十以上老者八人。”

王安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看着这些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文字,眼前却仿佛出现了那血流成河的场面。

他想起了忠勇侯那张写满风霜的脸,想起了他镇守北疆数十年的功绩。

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就这样,因为太子一句不清不楚的“前世站错队”,就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这……这算什么?

这史书,要怎么写?

难道要写“太子殿下天赋异禀,能见前世,故而诛杀叛逆”?

这不成神话传说了吗!

史书记载,最重实据!

王安当了一辈子史官,这个道理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他抬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目光看着白沐。

“白沐,你确定,你记录的每一个字,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是。”白沐的回答斩钉截铁,“每一个字,皆为事实。”

王安沉默了。

他低头看着这些竹简,久久不语。

周围的其他老史官,也察觉到了气氛不对,纷纷凑了过来。

当他们看到竹简上的内容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和王安一般无二的震惊与茫然。

“这……这怎么可能?忠勇侯通敌,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吗?”一个史官不敢相信地说道。

“是啊,太子殿下身负天命,金光护体,怎么会冤枉好人?”

“可是……白沐的记录,也没有问题啊。太子殿下,确实没有出示任何证据。”

“‘前世站错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听起来,怎么这么……”

一个老史官想说“荒谬”,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质疑太子,就是质疑天命。

他们不敢。

但是,白机记录下来的这些冰冷的文字,又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们心中。

他们是史官。

他们的天职,是记录真相。

可现在,他们眼中的“真相”,和白沐笔下的“事实”,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太子身上那神圣的金光,让他们觉得太子是正义的。

可白沐笔下这桩桩件件没有证据的杀戮,又让他们觉得太子是残暴的。

到底该信谁?

王安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再睁开眼时,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

他指着白沐的竹简,对所有史官说道:“将白沐今日的记录,誊抄多份,作为原始档案,封存入库。”

然后,他又看向白沐。

“白沐,从今日起,你不用再管馆内杂务。你的职责只有一个。”

王安的声音无比凝重。

“跟紧太子殿下,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见的每一个人,你都必须给我一字不差地记下来!”

“是,大人。”白沐躬身领命。

他知道,自己这颗小石子,已经在这潭死水里,激起了一丝微澜。

虽然这些老史官还被【前世镜】的法则影响着,但他们作为史官的职业本能,已经开始让他们产生怀疑了。

这就够了。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

另一边,东宫。

萧玄一回到自己的寝宫,就将桌上的茶具全部扫到了地上。

“砰里乓啷!”

瓷器碎裂的声音,让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吓得跪倒一片。

“白沐!给本宫去查!这个叫白沐的史官,到底是什么来头!他的家世背景,师承何人,给本宫查个底朝天!”

萧玄怒吼道。

那个史官的眼神,那个史官的笔,像噩梦一样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必须要把这个潜在的威胁,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很快,一名心腹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殿下,查……查到了。”

“说!”

“这个白沐,是三年前科举入仕的,因为性子孤僻,不善言辞,才被分配到了史馆。家世清白,就是个普通读书人,父母都是乡下种地的,也没有什么师承背景……”

太监的声音越来越小。

这个调查结果,平平无奇到了极点。

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寒门学子。

“普通?”

萧玄的眼睛眯了起来。

一个普通的史官,敢在朝堂上顶撞他?

一个普通的史官,敢去监斩现场,一笔一划地记录他“滥杀无辜”?

这背后,要是没人指使,他把自己的名字倒过来写!

“继续查!”萧玄的声音阴冷,“查他最近和谁接触过!尤其是……我那几个好弟弟!”

他首先怀疑的,就是他的几个兄弟,那些同样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

一定是他们,派这个史官来,故意抹黑自己!

“是,是!”太监领命,又匆匆跑了出去。

萧玄在大殿里来回踱步,心中的烦躁愈发强烈。

他总觉得,事情有些脱离他的掌控了。

前世,他重生归来,手握“先知”的剧本,杀伐果断,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所有人都对他敬畏有加,最终顺利登基,开创了一个铁血盛世。

可这一世,怎么刚开始,就冒出来一个如此碍眼的史官?

就像一碗美味的羹汤里,掉进了一只苍蝇,恶心至极。

“不行,不能让他再这么写下去了。”

萧玄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杀机。

“史官的笔,可以杀人。但本宫的剑,同样可以。”

他决定了,要找个机会,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史官,彻底闭嘴。

永远地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