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初冬总是带着猝不及防的寒意。林舟站在华清嘉园的阳台上,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学生,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青年公寓调研报告,眼神里闪烁着果断的光芒。原定只买一套学区房的计划,在他心里已经悄然改写。
“我们不专注于单一学区房了?” 丁娅玲抱着刚借来的《燕京房地产市场分析》,眉头微蹙。她不懂林舟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昨天还在研究学区房的出租细节,今天却把厚厚一叠青年公寓的资料铺满了酒店书桌。
林舟转过身,阳光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学区房是根基,但青年公寓才是我们在燕京站稳脚跟的关键。你看这些数据 ——2003 年燕京高校扩招后,光水木、燕大周边就有近 10 万大学生和年轻白领需要租房,但市场上大多是老旧民房,要么环境差,要么不安全。”
他指着报告里的图表:“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租房,而是打造‘青年友好型社区’。就像前世我在华东省见过的品牌公寓,统一装修、统一管理、配套公共空间,这在现在的燕京还是空白。”
丁娅玲眨了眨眼,还是有些迷糊:“可我们只有这么多资金,既要装修学区房,又要做青年公寓,会不会太冒险?” 她不是不信任林舟,只是这种跳跃式的计划让她有些不安 —— 昨天还在担心赵天宇的报复,今天却已经开始布局商业版图。
林舟走到她面前,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冒险才有机遇。你想想,赵天宇这种人靠的是父辈权势,我们靠什么?靠洞察市场的眼光,靠踏实做事的态度。青年公寓不仅能赚钱,更能帮我们积累人脉 —— 住进来的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年轻白领,这些人将来可能是医生、律师、工程师,是我们最需要的‘自己人’。”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框架:“学区房租给教授学者,建立高端人脉;青年公寓服务年轻人,积累基层网络。一上一下,才能在燕京织起安全网。”
丁娅玲看着他眼里的光芒,心里的迷惘渐渐散去。她或许不懂商业逻辑,但她相信林舟的判断,就像相信他能在篮球赛上逆转局势,相信他能保护自己不被赵天宇欺负。她把资料整理好,轻声说:“需要我做什么?整理合同还是查政策?”
林舟笑了,揉了揉她的头发:“帮我看看装修风格怎么样,哪种更受年轻人喜欢。” 他知道,丁娅玲的审美很敏锐,她的意见能让公寓更贴近目标群体。
窗外的银杏叶又落了一层,丁娅玲低头看着装修效果图,突然觉得林舟的计划没那么遥远了。只要陪在他身边,不管计划怎么变,她都有勇气一起面对。
三天后,林舟在水木大学东侧的五道口商圈看中了一栋闲置的六层小楼。原是某国企的职工宿舍,地理位置绝佳 —— 步行到水木大学仅 8 分钟,距离地铁站 500 米,周边有超市、书店、咖啡馆,完全符合青年群体的生活需求。
“这栋楼共 36 间房,每层 6 间,带两个公共卫生间和一个露台。” 中介拿着钥匙介绍,“业主急着出手,总价 280 万,比市场价低 10%。”
林舟围着小楼转了两圈,前世在华东省参与过人才公寓改造的记忆涌上心头。他当即拍板:“就它了。用王强的名义签合同,全款支付。”
回到酒店,他连夜制定出详细的装修和出租策略,标题赫然写着 “启航青年公寓运营方案”:
核心定位
“为大学生、年轻白领提供安全、便捷、有温度的居住空间,打造‘租房 + 社交’的青年社区。”
装修标准(每平米 800 元预算)
室内基础:
墙面刷成莫兰迪色系(浅灰、米白、淡蓝),耐脏且显大
统一配置 1.2 米实木床 + 书桌 + 衣柜,预留充电插座和网线接口
安装智能门锁,支持密码 + 刷卡 + 手机开锁,提升安全性
窗户加装隔音玻璃,解决临街噪音问题
公共空间:
一层改造为前台 + 共享客厅,配备沙发、书架、投影仪,可举办读书会、观影活动
二层露台搭建阳光房,摆放绿植和桌椅,作为休闲社交区
每层公共卫生间干湿分离,24 小时热水供应,配备洗衣机和烘干机
走廊安装感应灯,墙面预留留言板和照片墙,增强社区归属感
特色配置:
引入自助售货机(零食、日用品)和共享冰箱
与周边健身房、咖啡馆合作,为住户争取专属折扣
建立线上社群,提供租房咨询、二手交易、拼车等便民服务
出租策略
定价体系:
单人间:2200 元 / 月(面向白领)
双人间:3000 元 / 月(面向学生,人均 1500 元)
长租优惠:签约 1 年减免 1 个月租金,一次性支付半年租金享 9 折
目标客群:
核心:水木、燕大在读研究生和应届毕业生
次要:中关村科技园的初创公司员工、附近中小学教师
推广渠道:
校园合作:在水木、燕大的学生会、就业中心张贴海报,赞助校园活动
线上引流:在新浪博客、天涯社区发布 “燕京租房避坑指南”,植入公寓优势
口碑传播:首月入住用户推荐新租客,双方各免半个月租金
丁娅玲看着这份详尽的方案,惊讶地睁大眼睛:“你怎么懂这么多?连智能门锁和共享空间都想到了。” 在 2003 年的燕京,大多数租房还停留在 “拎包入住” 的基础阶段,这种系统化的社区运营理念堪称超前。
林舟笑了笑,没说这是前世的经验:“因为我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安全的环境、便捷的生活、能交朋友的空间 —— 这些做好了,就不怕没租客。” 他心里清楚,2003 年的燕京租房市场还处于粗放阶段,品牌化、标准化的青年公寓是绝对的蓝海,只要执行到位,很快就能形成口碑。
三、启航居的诞生与燕京 “百事通”
装修方案敲定后,林舟的下一步是成立公司。他不想用 “中介” 这种传统名称,而是借鉴前世贝壳找房的模式,取名 “启航居”,寓意 “为年轻人的梦想启航”。经营范围不仅包括房屋租赁,还涵盖装修设计、家政服务、房产咨询,形成完整的居住服务链条。
“公司注册要用王强的名字,我是‘实际出资人’,你做‘行政助理’。” 林舟在酒店房间画着组织架构图,“我们需要一个懂燕京本地市场、有人脉资源的人来搭建框架。”
丁娅玲好奇地问:“去哪里找这样的人?”
“我已经托中介打听了。” 林舟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五道口这边有个‘刘叔’,原是房管局的老干部,退休后帮人处理房产纠纷,对燕京的学区划分、政策风向、人脉关系门儿清,人称‘燕京百事通’。但据说性子耿直,得罪了领导,退休后过得不太如意。”
前世他在档案库见过刘叔的名字 —— 刘建国,曾参与燕京早期房地产市场规范制定,后来因拒绝为某权贵违规批地被边缘化。这种有能力、有原则又不得志的人,正是林舟最想拉拢的人才。
第二天下午,林舟在五道口的茶馆见到了刘建国。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把玩着两个核桃,眼神锐利得像鹰。
“小伙子,找我老头子有什么事?” 刘建国呷了口茶,开门见山。他早就从中介那里听说了,这个年轻人口气不小,要在五道口搞什么 “青年公寓”,还想成立公司。
林舟没绕弯子,把 “启航居” 的商业计划和青年公寓方案推到他面前:“刘叔,我想请您出山,帮我搭建公司框架。年薪 20 万,配车,另外给公司 10% 的干股。”
2003 年的燕京,普通白领年薪不过 3-5 万,20 万 + 干股的待遇堪称天价。刘建国的手抖了一下,核桃差点掉在桌上:“你知道我是谁?敢开这么高的价?”
“知道。” 林舟直视着他的眼睛,“您是刘建国刘叔,曾主导制定《燕京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因坚持原则被排挤。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启航居需要的品质 —— 专业、正直、懂规矩。”
刘建国的眼神变了,重新打量起眼前的年轻人。他原以为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富二代,没想到对方不仅做了功课,还看透了他的处境和坚持。
“我都快 60 了,经不起折腾。” 刘建国的语气软了下来。
“正因为您有经验,有原则,才需要您。” 林舟语气诚恳,“启航居不做违规操作,不搞权钱交易,就想踏踏实实为年轻人做好租房服务,为规范市场出份力。这需要懂政策、有人脉、守底线的人掌舵。”
这句话戳中了刘建国的软肋。他一辈子都在和违规房产打交道,做梦都想看到规范的租赁市场。他沉默了很久,拿起方案仔细翻阅,从青年公寓的装修标准到公司的合规条款,看得格外认真。
“你这青年公寓的方案,确实有新意。” 刘建国指着公共空间的设计,“考虑到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比那些只想着赚钱的中介强。” 他顿了顿,看着林舟,“但你要想清楚,在燕京做房产,难免会遇到赵天宇那样的‘二代’,你这规矩能守多久?”
“守不住也得守。” 林舟的语气坚定,“我爸是菜市场卖猪肉的,我知道踏实做事的分量。刘叔,您帮我把好合规关,人脉资源我来对接,遇到硬茬子,我们一起扛。”
刘建国看着林舟眼里的真诚和坚定,突然笑了:“好小子,我陪你疯一把!不过我有个条件 —— 公司必须坚持‘不赚黑心钱’,违反政策的事,给多少钱都不做。”
“一言为定!” 林舟伸出手,和刘建国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三天后,“启航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在五道口正式挂牌。刘建国果然名不虚传,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迅速搞定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还挖来了房管局的老部下做合规总监,又招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业务骨干,公司框架很快搭建完成。
开业那天,丁娅玲捧着一束向日葵站在门口,看着挂起的 “启航居” 招牌,突然觉得林舟的计划不再遥远。刘建国笑着给员工训话:“我们启航居,要做燕京租房市场的一股清流!” 林舟站在旁边,看着忙碌的员工和好奇的路人,心里充满了底气。
而此时的赵天宇,正在天上人间的包厢里喝酒。手下递来消息:“赵少,那个林舟在五道口开了家房产公司,还请了退休的刘建国当负责人。”
赵天宇嗤笑一声,将酒杯重重放下:“跳梁小丑罢了。在燕京搞房产?没老子点头,他能拿到一块砖?” 他不知道,林舟早已避开了与他正面抗衡的赛道,在他看不起的 “小生意” 里,悄悄织起了一张覆盖青年群体的人脉网络。
夜色渐深,启航居的灯还亮着。林舟和刘建国在办公室讨论装修进度,丁娅玲在旁边整理合同,年轻的员工们在电脑前研究租房需求。窗外的五道口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像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壤。林舟知道,启航居的诞生只是第一步,但他已经找到了在皇城根下扎根的方式 —— 用专业打动市场,用真诚凝聚人心,用合规抵御风浪。这场关于房子与人脉的布局,终将在时光里,绽放出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