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收集着苏晓所有的公开作品和报道,看着她一步步崭露头角,如同看着夜空中一颗遥远的星辰,明亮,耀眼,却与他隔着一个无法跨越的光年。他为自己当年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也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内心那个因为放弃她而留下的空洞,却从未被填满。

如今,因为项目,他们再次相遇。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她,是解释?是道歉?他知道,无论说什么,在那五年的空白和伤害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划过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麻痹。

“清河坊”项目的第一次核心团队会议,在一间充满现代感的会议室里举行。

苏晓提前十分钟到达,她选择了靠窗的位置,打开笔记本,神情专注。当沈星辰带着他的团队准时推门进来时,她只是抬起眼,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便重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屏幕。

会议开始,双方就设计理念和初步构想进行阐述。

沈星辰站在演示屏前,声音沉稳,逻辑清晰:“……我的‘时光回廊’理念,核心在于‘对话’。不是将历史封存起来供人瞻仰,而是让新旧建筑、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产生对话。建筑形态上,我会保留部分原有街巷肌理,运用现代材料如玻璃、耐候钢进行介入,形成视觉上的碰撞与融合……”

他的理念成熟而富有深度,苏晓不得不承认,他在专业上的造诣,比大学时期更加精进和沉稳。

轮到苏晓时,她站起身,语调平静却充满力量:“我完全赞同沈建筑师‘对话’的理念。在室内及景观部分,我的构想是‘回响’。历史的声音需要在当代空间中产生回响。我会大量运用本地传统材料,如青砖、老木头,但以现代工艺和形式重新演绎。注重社区功能的植入,让这个空间不仅仅是‘被观看’,更是‘被使用’,真正融入当代市民的生活……”

她的发言同样精彩,与他的理念相辅相成,却又有着独立的思考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基金会的人频频点头,显然对这次“强强联合”非常满意。

会议在专业而高效的气氛中进行。整个过程中,苏晓和沈星辰的交流仅限于项目本身,用语精准、客观,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或眼神交流。仿佛他们真的是第一次合作的陌生人。

只是在会议间隙,沈星辰的视线,总会不自觉地落在苏晓身上。他看到她在发言时微微蹙起的眉头,看到她聆听时习惯性轻点桌面的手指——这些微小的习惯,她竟然还保留着。他的心底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酸涩。

而苏晓,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如芒在背。她强迫自己忽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项目讨论上。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开。

“苏设计师。”沈星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晓脚步一顿,没有回头。

“关于街区公共活动中心的室内外衔接部分,有几个细节,我想和你单独再沟通一下。”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吻。

苏晓转过身,脸上是无可挑剔的职业微笑:“好的。我的助理会与您预约时间。”

说完,她微微颔首,转身离开,高跟鞋敲击地面发出清脆而决绝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