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沈星辰站在原地,看着她毫不留恋的背影,那句堵在喉咙口的“好久不见,你过得还好吗”,最终只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消散在空气里。

合作的序幕已经拉开,他们被命运再次推到了彼此面前。中间隔着五年的时光,隔着无法言说的误会,隔着各自结痂又依然隐痛的伤口。

这条通往“回响”与“对话”的设计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清河坊”项目进入实地考察阶段。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建筑与自然村落的关系,基金会组织核心团队前往一个位于偏远山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进行为期三天的调研。苏晓和沈星辰都在名单之列。

出发那天,天色就有些阴沉。团队一行人乘坐中巴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数小时才抵达。村落古朴宁静,夯土墙、青瓦片,炊烟袅袅,时间在这里仿佛放缓了脚步。

前两天的工作紧张而有序。苏晓和沈星辰依旧保持着工作距离,交流仅限于测绘数据、建筑结构、材料分析。他们一起走访老宅,聆听村民讲述村庄的历史,在斑驳的墙壁和蜿蜒的石板路上寻找灵感。专业的共鸣偶尔会超越个人的隔阂,在对某个建筑细节的看法不谋而合时,他们会短暂地看对方一眼,随即又迅速移开,气氛微妙而克制。

第三天,原计划是上午完成最后几处考察,下午返程。然而,天公不作美,清晨开始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山间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

“不好了!张工!”当地向导急匆匆地跑来,脸色凝重,“昨晚雨太大,前面那段山路发生了塌方,路彻底堵死了!救援队进来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清理!”

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水面,团队顿时一阵骚动。信号也因为恶劣天气变得断断续续。他们被困在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里。

村委会将大家安置在村中唯一的公共建筑——一座闲置的、稍显破旧的祠堂里。雨水敲打着古老的瓦片,发出急促的声响,祠堂内光线昏暗,气氛有些压抑。

团队成员们三五成群,或靠墙休息,或低声交谈。苏晓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看着窗外被雨幕笼罩的模糊山景,心里有些烦躁。不仅仅是因为被困,更因为那个她无法忽视的存在——沈星辰就坐在不远处的门槛上,望着雨幕,侧影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孤寂。

时间在雨声中缓慢流逝。傍晚时分,雨势稍歇,但气温骤降。祠堂里愈发阴冷潮湿。有人开始忍不住打喷嚏。

沈星辰站起身,沉默地在祠堂角落里找到一些废弃的、干燥的木柴和旧报纸。他熟练地用打火机点燃,一小簇篝火在祠堂中央燃起,橘红色的火光跳跃着,驱散了些许寒意和黑暗。

人们不由自主地向火堆围拢过来。

苏晓犹豫了一下,身体的寒冷最终让她也挪了过去,选择了一个离火堆稍远、也离沈星辰最远的位置。

火光映照下,他的脸庞显得柔和了些许,但也清晰地透露出疲惫。他默默地将几根较干的柴火添进火堆,动作稳定而专注。

“没想到沈工还会这个。”团队里一个年轻的男孩试图活跃气氛。

沈星辰抬眼,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