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动作流畅而充满力量。复杂的符号和云篆在黄纸上显现,一气呵成。画完最后一笔,他轻轻吹了口气,然后将符纸递给我:"感觉一下。"
我接过符箓,入手微温。说来也怪,当我凝视着那些弯弯绕绕的红色符号时,原本有些烦躁的心绪竟真的慢慢平静下来,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沉静、清新了。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观感受。
"这……"我惊讶地看着他。
"符是载体,关键是'心念'。"他解释道,"心诚则灵。心念纯净,专注到极致,便能感通天地。这需要长期的修炼,不是一蹴而就的。"
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很晚。从道家哲学中的"道法自然",到中医的经络学说,再到风水堪舆的奥秘……他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为我这个来自现代社会的"科班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虽然很多概念我仍觉玄奥,但一颗种子,已经在我心里悄然种下。
第五章 山中修行
我的毕业设计调研期原本只有一周,但我向导师申请延长了时间。我发现自己对清风观和这位老观主所承载的学问,产生了远超建筑学本身的兴趣。
陈观主见我心诚,也开始正式教我一些东西。他教学的方式很独特,不重理论灌输,而重实践体悟。
首先是认草药。他带着我在观周的山野间行走,教我辨认各种植物,讲解它们的性味归经(寒热温凉,归于哪条经络),以及主治功能。他要求我不仅要记住名字和功效,还要去触摸、去闻、甚至去品尝(在安全前提下),去感受每一株草药独特的"气"。
"同是清热,金银花气清轻,走上焦;连翘气厚重,偏散结。用药如用兵,要知人善任。"他指着两株相似的植物细细分辨。
然后是人体经络穴位。他给了我一张模糊的经络图,让我背诵。更关键的是,他教我一种特殊的静坐法门,叫做"内观"。要求我盘坐,放松,意念跟随呼吸,慢慢去感受体内气机的流动。起初我什么也感觉不到,只觉得腿麻腰酸。但坚持了十几天后,在某次静坐中,我似乎真的感觉到小腹处有一团温热的气感,随着呼吸微微起伏。我兴奋地告诉他,他只是点点头:"这是第一步,继续练,勿忘勿助。"
至于符箓,他先让我练习基本功——画直线和圆圈。要求一笔完成,线条匀称、流畅、有力。用毛笔沾水在石板上画,每天画几百遍。这看似简单,实则极难,是对手腕控制力和心神专注度的极大考验。我画了整整一个星期,手腕酸痛,才勉强达到他"力透纸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