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林晚照心中警铃微作。她知道,这可能是有些人注意到了他们过于硬核的装修。

“爸,我们的改造差不多完成了吧?”林晚照问。

“主体工程都结束了,就剩一些细节收尾。”林建国点头。

“那就加快进度,尽快让施工队撤场。然后我们深居简出,减少不必要的露面。”林晚照冷静地分析,“另外,爸,你找机会,把我们这单元的楼道公共窗户也悄悄加固一下,再在消防通道那里,设置一道不易察觉的障碍。小心无大错。”

林建国深以为然,第二天便着手去办了。

这个小插曲,让一家人在紧张的筹备中,更多了一份谨慎。他们明白,末世之中,危险不仅来自天灾和丧尸,更来自莫测的人心。

距离末世降临,还有不到两个月。

他们的堡垒已初具雏形,他们的物资储备正在以指数级增长。

林晚照站在即将完工、焕然一新的天台上,看着父亲测试太阳能板的工作指示灯,看着母亲在规划她的种植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家人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她知道,最繁忙、最考验运输能力的“硬仗”——那些难以大宗采购、需要精挑细选的日用、医疗物资,即将开始。

堡垒的骨架由父亲搭建,生存的血肉由母亲填充,而林晚照,则要为这个即将与世隔绝的小世界,注入能够抵御漫长孤寂的灵魂。

在主体物资基本到位后,一家人的采购重心转向了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在极端环境下决定生活品质、甚至维系人性尊严的细节。

苏桂兰曾做过几年社区医院的护士,对医药有着远超常人的重视。她拿着林晚照列出的大纲,凭借自己的经验,将其细化成了一份堪比小型医院药房的超长清单。

这一次,她们采取了更加分散和隐蔽的策略。通过网络问诊平台,以“家庭常备”、“户外探险俱乐部储备”、“支援医疗条件落后地区”等多样理由,联系不同的药房和医药公司,分批次、跨区域下单。

感冒药、退烧药、抗生素、肠胃药、抗过敏药,都是整箱采购。大量碘伏、酒精、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纱布、绷带、棉签、创可贴、各种规格的敷料,塞满了数个大型整理箱。

林建国和苏桂兰的降压药、降血脂药,直接通过关系找了医生,开了最大限度的量。眼药水、皮肤药膏、止痛贴剂、维生素补充剂,也储备惊人。

苏桂兰甚至还弄来了几套静脉注射套装、缝合包、一次性手术刀片,以及一本厚厚的《赤脚医生手册》和《军地两用医护人才》。用她的话说:“万一有个头疼脑热,严重外伤,总不能干等着。多学一点,多备一点,就多一分希望。”

所有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送入仓库后,都由林晚照第一时间收进“涅槃”空间。空间的绝对静止和保鲜特性,完美解决了药品有效期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这让他们可以放心地进行超长期储备。

看着空间里那个被划分出来的“药品区”,苏桂兰长长地舒了口气:“有了这些,心里总算有点底了。”

如果说药品是应对意外的盾牌,那么日用品就是维持日常秩序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