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年前一则短暂出现,又迅速从网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社会新闻。
标题刺眼——《午夜惨剧!打工青年命丧车轮,肇事车辆逃逸》。
报道内容极其简略,没有现场照片,没有死者姓名,没有肇事车辆特征,只模糊地提到了一个路段和一个时间,仿佛一滴水落入大海,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就被无形的手抹平了。
他的指尖死死抠着屏幕边缘,因为用力,指节泛出青白色。
那双原本因为失血和疼痛而有些涣散的眼睛,此刻却燃烧起一种沉郁的、近乎疯狂的恨意。
这恨意支撑着他,比任何止痛药都更有效。
......
第二天上午,病房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一身剪裁合体的高级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同情。
他是林薇的代理律师,姓王。
“周先生,对于昨天下午发生的这起不幸交通事故,我的当事人林薇女士深表遗憾和歉意。”
王律师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放在床头柜上,“这是和解协议。”
“林女士愿意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并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一次性补偿您人民币三百万元。”
“条件是,您需要签署这份谅解书,并且承诺就此事,不再以任何形式追究林女士的任何法律责任。”
三百万!
一个足以买断他一条腿,甚至是他这种普通人辛苦劳作一生也未必能攒下的天文数字。
周哲的目光落在那份打印工整的协议上,沉默了。
病房里只剩下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和窗外遥远的车流声。
王律师耐心地等待着,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场面,在绝对的金钱力量面前,大部分底层人的愤怒、痛苦和尊严,最终都会选择妥协。
他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就在王律师准备再次开口,强调这笔钱对周哲未来生活的重要性时,周哲终于抬起了头。
他的声音因虚弱而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不容置疑的坚定:“行!”
“但我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你们必须做到!”
王律师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什么条件?”
周哲直视着他,那双深陷的眼窝里,目光锐利得像冰锥,“我要她,林薇,亲自来医院,当面向我道歉!”
“只要她来,我立刻签字。”
律师试图劝解,列举着三百万能带来的实际好处,暗示着走法律程序可能面临的漫长和不确定性。
但周哲只是重新闭上了眼睛,将头转向另一边,用沉默筑起一道无形的墙,拒绝再沟通。
王律师皱了皱眉,收起协议,留下一句“我会转告林女士”,便转身离开了病房。
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
消息很快传回了位于城市中心、可以俯瞰整条江流的林氏集团总部顶楼。
林薇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挺拔而孤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