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顿饭,我食不知味。他后续上的每一道菜,都像一个精美的标本,冰冷、空洞,充满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大地的悲鸣”是一片烤得焦黑的蘑菇,“风的絮语”是一缕飘渺的烟雾。我仿佛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参观一场后现代行为艺术展。
走出餐厅时,晚风很冷,吹得我单薄的裙摆猎猎作响。江澈没有送我,只是站在门口,像个彬彬有礼的陌生人,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
“祝你以后,能找到适合你‘口味’的人。”
第二章 皇帝的新衣
回到我那间小小的、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出租屋,关上门的瞬间,我所有的坚强轰然倒塌。我靠着门板滑坐在地,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三年的感情,最后只换来一句“品味太差”。这不仅仅是分手,这是一种从根源上的彻底否定,一种精神上的凌迟。他用我最引以为傲的、我们共同建立的“美食世界”,将我无情地驱逐。
悲伤过后,是滔天的愤怒和不甘。
我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去年打折时买的廉价红酒,拧开盖子,对着瓶口猛灌。酒精麻痹了神经,却放大了情绪。我跌跌撞撞地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点进了本市最火的美食点评APP,找到了那家名为“天穹”的、在云端的餐厅。
它的评分高达4.9,评论区里一片整齐划一的溢美之词。
“艺术品般的享受!每一口都是哲学!”
“江大厨是真正的美食哲学家!他重新定义了食物!”
“在这里,我吃到的不是食物,是意境,是人生。”
我看着这些评论,冷笑一声,点下了“写评价”的按钮。
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那些被压抑的、最真实的想法,此刻如洪水般倾泻而出。我要给他那片虚伪的彩虹屁评论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我的匿名是:“皇帝的新衣”。
【一星,多一星都怕你骄傲。】
【环境:装修风格是后现代极简主义,极简到我以为餐厅刚被人入室抢劫了。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钱包的哭泣声,背景音乐是某种我听不懂的北欧后摇,充满了世界末日感。建议店家播放一点阳间的音乐,哪怕是《心经》呢,至少能超度一下我那几张死不瞑目的百元大钞。】
【服务:服务员移动的速度堪比冰川漂移,脸上的表情仿佛在思考宇宙的热寂。我问他菜品的构思,他跟我聊了五分钟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和现象学。哥们,我只是想吃顿饭,不是来考哲学系博士的。】
【菜品:重头戏来了。招牌菜“深海之息”,售价888。尝了一口,怎么说呢,味道非常复杂,像是海绵宝宝的洗澡水里加了一撮从喜马拉雅山空运过来的、带着灵性的岩盐。主厨说这是禅意,对不起,我凡夫俗子,只尝出了咸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嗯,鱼腥味。】
【第二道菜,“大地的悲鸣”,售价688。就是一片烤糊了的顶级黑松露,躺在一滩黑乎乎的、据说是用八十二种菌菇熬制的酱汁上。味道确实挺悲鸣的,我的钱包在悲鸣,我的舌头也在悲鸣。糊味和苦味交织,像是在品尝一片刚经历过森林大火的土地。】
我没有停下,我将他每一道“艺术品”都解构得体无完肤。我不仅仅是吐槽,我用他曾经教给我的那些最基础的烹饪理论——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掌控、味觉的平衡——去攻击他现在那些华而不实、本末倒置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