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与红墙:
第一章:北风卷黑土,知青入荒村
1970年的黑省,十月就已飘起碎雪,北风卷着冻土的砂砾,狠狠砸在红星生产大队的土坯墙上。陈晓晓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指尖冻得发僵,却还是死死攥着那张被父母亲手写下“断绝关系”的纸——这是她从京市来到这片荒原的唯一“凭证”。
作为资本家的女儿,她没资格抱怨。火车哐当哐当走了三天,到了大队知青院,扑面而来的霉味和混杂着汗臭的空气,还是让她胃里一阵翻腾。十二个人挤在两间漏风的土房里,土炕上的被褥黑得发亮,墙角堆着发霉的玉米面,夜里能听见老鼠在梁上跑的声响。同屋的女知青为了半块窝头吵得面红耳赤,男知青蹲在门口抽烟,眼神里满是麻木,陈晓晓靠在冰冷的墙根,第一次在心里敲定:必须自己盖房,离这泥潭远些。
而此时,知青院另一头的李旭,正盯着自己磨破的布鞋皱眉。他本不该来这儿——京市机械厂的正式工牌还揣在怀里,妹妹有严重的哮喘,一到冬天就喘不上气,他咬咬牙替妹妹报了下乡名额。父亲是军区团长,母亲是部队卫生员,临走时母亲塞给他的药包里,还裹着二十块钱和几张粮票,反复叮嘱“别逞强,照顾好自己”。可知青院的条件,比他想象的还糟:夜里冻得睡不着,早上起来脸盆里结着冰碴,昨天隔壁知青还因为抢热水壶打了一架。李旭揉了揉眉心,心里也有了和陈晓晓一样的念头:盖房,越快越好。
第二章:同求宅基地,初见小辣椒
隔天清晨,陈晓晓揣着母亲偷偷塞给她的一块上海牌香皂——这是她仅剩的“值钱东西”,踩着雪往村长家走。刚到院门口,就看见一个高个子男人站在那儿,军绿色的外套洗得有些褪色,却穿得板正,眉眼间带着股军人的利落劲儿。
“你也是来申请宅基地的?”男人先开了口,声音沉稳,正是李旭。
陈晓晓愣了一下,点头:“知青院住不下,想自己盖两间房。”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村长家,炕桌上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玉米糊糊。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庄稼汉,脸上刻着风霜,看了看他俩,没说话先喝了口糊糊。陈晓晓没绕弯子,把怀里的香皂递过去:“村长,我知道盖房要占大队的地,这东西您拿着,我就想求个能遮风挡雨的地儿,绝不给大队添麻烦。”
李旭也跟着掏出一包带过滤嘴的香烟——这是父亲给他的,他一直没舍得抽:“村长,我情况和她差不多,也是想盖两间房,后续盖房的钱和工,我都按规矩来,您多费心。”
村长捏着香皂闻了闻,又摸了摸烟盒,脸上终于有了笑:“你们俩是京来的知青,看着就懂规矩。正好村东头有块空地,离井近,也向阳,给你们俩一人划两间房的地,挨着,盖房的时候也好有个照应。”
事情定得比预想顺利,走出村长家,雪又下大了。李旭看陈晓晓的围巾被风吹得歪了,伸手帮她理了理:“盖房的事儿,我认识村里的瓦匠,到时候一起找他谈,能省点钱。”陈晓晓抬头看他,男人的睫毛上沾了雪,眼神很暖,她轻轻“嗯”了一声,心里那点因为背井离乡的凉,好像被这声关照捂热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