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几天,还能收到官方的避险通知和救援信息。
电视里还能看到穿着橙色救生衣的救援人员的身影。
但很快,官方通报变得稀少,救援的身影在茫茫水泽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断电了,幸好我提前准备了几个大容量充电宝和手摇发电设备,还能艰难地给手机和收音机续命。
窗外不再是城市,而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浑黄水域。
曾经的高楼像一座座绝望的孤岛,偶尔能看到对面楼里其他幸存者的身影,彼此隔水相望,却无法触及。
夜晚,没有灯光,只有雨声和无边的黑暗,偶尔会从远处传来零星凄厉的呼救声或某种重物落水的巨响,但很快又会被永恒的雨声吞没。
我靠着囤积的物资,守着这方寸之地,像一只被困在孤岛上的老鼠。
恐惧和孤独是比饥饿更早袭来的敌人。
我再次翻开了那本日记,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页,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变得重若千钧。
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仿佛永无止境的背景噪音。
我蜷缩在沙发上,借着充电宝给LED阅读灯提供的微弱光亮,跳过那些已经发生的、关于暴雨的令人窒息描述,看向后面。
日记里写着,雨,最终会停。
但紧随其后的,是刺眼的、永不落幕的阳光,和能将大地烤裂的极端高温。
水会退去,但活下去,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容易。
第三章:方舟之上
暴雨在持续了不知道多少天后,终于停了。
那不是渐渐减弱的停歇,而是在某个清晨,我从断断续续的睡梦中惊醒时。
突然发现那折磨了所有人神经的、无休无止的哗啦声,消失了。
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我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到窗边,隔着布满水渍和灰尘的玻璃向外望去。
天空不再是令人绝望的铅灰色,而是呈现出一种浑浊的、病态的鱼肚白。
久违的光线,虽然微弱,却刺得我眼睛发疼。
水面似乎不再上涨,稳定在了接近13楼窗台的位置。
放眼望去,曾经的城市只剩下无数参差不齐的楼顶,像一片从浑黄汪洋中突兀长出的、冰冷的钢铁森林。
一些低矮的建筑已经完全消失,稍高一些的,也只剩下顶端几层,窗户大多黑洞洞的,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模糊的人影。
我们这些被困在十二层以上的人,仿佛成了诺亚方舟上的乘客。
只是,这艘“方舟”数量庞大,彼此隔绝,而且,船上没有任何秩序可言。
最初的死寂很快被打破。
幸存者们开始活动。
声音通过水面和楼体结构奇异地传播开来。
有呼喊,有争吵,有时甚至是绝望的尖叫和打斗声。
资源,尤其是干净的水和食物,成了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
我因为准备充分,暂时没有生存危机。
但我知道,我这15楼的灯光在入夜后的偶尔亮起,以及阳台上晾晒的衣物,无疑在向其他“孤岛”宣告着这里存在一个“资源点”。
有一天,我听到14楼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似乎是为了最后几瓶矿泉水。
后来,争吵变成了厮打,再后来,一声沉闷的落水声,一切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