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拿到奖励的宫女和小妃子们喜笑颜开。没拿到的,则眼红不已。

第二个月,不用我动员,主动来“接任务”的人就多了起来。甚至开始有人主动问我:“沈才人,您看我这个新想出的双面绣法,能算创新加分吗?”

后宫的风气,开始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转变。

王贵妃那边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她作为传统宫斗的既得利益者,对我的“歪门邪道”嗤之以鼻。她曾派人来“提点”我,让我安分守己。被我一句“一切按陛下认可的章程办事”给顶了回去。

她又在一次给皇后请安时,当众嘲讽我:“沈才人如今好大的威风,把这后宫治理得如同市集一般,真是成何体统!”

我笑眯眯地回敬:“贵妃娘娘谬赞。陛下日理万机,臣妾等身为妃嫔,理应为陛下分忧。让后宫井井有条,姐妹们各有事做,少生是非,便是对陛下最大的体贴了。莫非娘娘觉得,整日里争风吃醋、闹得陛下心烦,才是体统?”

王贵妃被噎得脸色铁青。

这些事,自然都传到了萧景琰的耳朵里。

他开始偶尔会“偶然”路过我的试点区域。有时是看到我正拿着小本本,给负责花圃的宫女讲解如何根据植物习性进行“精细化养护”;有时是看到绣房的宫女们在进行“劳动技能竞赛”,场面热火朝天。

他从不打扰,只是远远地看着,眼神里那种探究的意味越来越浓。

有一次,他甚至看到我在教几个小妃子用阿拉伯数字记账,说这样更清晰。他站在窗外,听了一会儿,嘴角似乎微微勾起了一个弧度。

伺候他的大太监福顺后来悄悄跟我说:“陛下回去后,难得地心情很好,还夸了句,‘这小才人,脑子里倒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知道,第一步,稳了。

随着试点成效初显,后宫的风气确实清朗了不少。至少我这片区域,妃嫔们讨论的不再是陛下去谁宫里,而是这个月谁的绩效分高,谁能拿到新款的江南绸缎。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这套“歪理邪说”终究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位惯常以宫斗为己任的王贵妃。

这日,我正召集了几个小组长开“月度复盘会”,分析上个月各项目的得失分情况。王贵妃便带着一群珠光宝气的宫人,浩浩荡荡地闯进了冷月轩的小院。

“沈才人好大的排场!”王贵妃用绣着金凤的帕子掩着口鼻,仿佛我院子里有什么不洁之物,“本宫竟不知,什么时候这后宫轮到你一个小小才人来发号施令了?”

我放下手中的小本本,起身规规矩矩地行礼:“贵妃娘娘金安。臣妾不敢发号施令,只是奉陛下旨意,在此试行新法,让姐妹们有事可做,免生是非,也好为陛下分忧。”

“分忧?”王贵妃嗤笑一声,丹凤眼斜睨着我,“拿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商贾伎俩来玷污宫廷,这就是你的分忧?听说你还弄了个什么……绩效榜?把姐妹们像货物一样标价排名,沈才人,你这是将皇家颜面置于何地?”

我面色不变,微笑道:“娘娘言重了。绩效管理,旨在激励上进,公平分配。若论标价,以往凭圣心、凭家世分配资源,难道就不是另一种标价?臣妾此法,至少标准清晰,人人有机会。至于皇家颜面,后宫和睦,陛下省心,岂不是最大的颜面?”